TT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类肝素类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增多及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但临床上,TT缩短很少见,近期,我们就发现了一例TT缩短的病例,原因你很难想到。
案例经过
根据经验,这种报警信息一般见于样本中存在某些干扰物质,但是为了弄清具体原因,我还是让同事把反应曲线发过来,便于分析查找原因。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这个样本APTT应该是缩短的,因为APTT的起始角度出现不平滑,且出现凝固点的时间在20s以下,如果放大看,应该是没有反应的基线,应该是加入APTT试剂后,在还没加钙前就已经在反应了。放大版曲线,如下图:
案例分析
根据曲线显示,确实是APTT缩短,难道是标本微凝引起的?微凝集样本经常导致APTT缩短,甚至不出结果,但是这个病例真的是这样吗?我让同事把血拿到阳台上看看样本有没有凝块或微凝集,她告诉我,标本很好,血浆与血球的交界面也是光滑而平整的,没有任何小凝块,应该是没有凝集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再看看其他几项结果和曲线。
不看不知道,看完吓一跳,患者的TT竟然是缩短的,只有10.5s,纤维蛋白原仪器报警星号*。我们工作中TT延长的病例并不少见,但是TT缩短的却很少见,甚至罕见。查阅资料发现,当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升高时,可出现TT缩短;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异常升高时,亦可出现TT缩短[1-2]。本案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为2.10g/L,并没有升高啊,不过有星号报警,样本也没有微凝集,再看看钙离子,测定结果为2.4mmol/L。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是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升高,需要稀释?我让同事再次检查样本状态,她告诉我样本有点脂血(脂血不严重)。脂血?难道是脂血造成的?我立即让那个同事将上层的血浆吸出,进行高速离心,然后分离血浆取下层清亮血浆层重测。10几分钟后她又发来一张照片,如下图,这次APTT做出来了20.0s,不过还是有星号。奇怪的是这次纤维蛋白原居然做到了4.13g/L,是之前的2倍,而且TT缩短有所改善,但总体还是缩短的。
那么原因可能真的跟输入脂肪乳有关,脂肪乳形成了乳糜血(难怪之前说脂血不严重,因为是乳糜血),于是我让同事再次高速离心,加大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离心后再次测定APTT、TT。20分钟后,离心完毕,再次测定,结果如下图:
案例总结
APTT测不出,缩短,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抽血原因,血液有凝块,然而此案还有一个重要的玄机,在于TT缩短,FIB结果显示星号异常。TT异常,我们首先想到了一些肝素、类肝素药物影响,但是这次是缩短,而且是乳糜血导致的,看似很难解释的凝血结果,却在我们的细心和耐心的多次纠正检测中找到了真正元凶,所以凝血检验重在细心认真分析背后的逻辑,结合亲自动手试验,理论分析千万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只有试验了才能验证背后的逻辑,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求得真正的答案,就像这个案例,应该是乳糜血影响了APTT、TT、FIB这3个检测项目的结果,最终通过高速离心,消除或者减弱了乳糜的影响,结果逐渐恢复正常。
同时,案例也告诉我们,学会看凝固曲线非常重要,会分析曲线者得天下,即使你是小白,也要学会习惯性的将每次的异常曲线和正常凝固曲线调出来看一看,比一比,照照镜子,反复对比,长此以往的对比之后,你就会有日积月累的经验,就会逐渐掌握其中的奥秘,就如同我们初学细胞形态一样,先会识别正常的外周血细胞形态,之后再去看异常的细胞,将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形态进行比对你就会发现它的异常到底是细胞质、细胞核还是颗粒亦或是胞体形态的异常。凝血也是一样,正常形态的曲线和异常曲线反复对比你也会发现问题,然后用你每次找到的异常原因去分析、做试验去验证,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凝固曲线背后的奥秘自然能够一眼洞穿。
参考文献
[1]彭明婷主编,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