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TG的Q1为4.82,是正常值2.20的2倍多,TG的Q2为3.81,是正常值1.00的3倍多,Q1和Q2均失控且远远超过3S失控线。
我们用的是西门子ADVIA2400仪器,试剂是中生北控的试剂,质控是伯乐不定值质控,定标品是中生北控复合定标品。2400仪器没问题,质控品是和昨天同一批复溶分装的,也没问题。难道是TG试剂出了问题,于是重新更换TG试剂重新做质控。
更换试剂后,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图4
Q1为5.02,Q2为4.20还是失控,没办法只能重新定标。重新定标,重做质控结果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Q1为2.19,Q2为1.02均在控,完美,可以正常做标本了。嘿嘿!随后我在审核标本结果时,又发现问题了。一开始TG的结果没问题,一切正常,但是随着做标本的数量增多时间的推移,TG结果偏低,连续好几个标本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再后来竟为负值。
哎,刚定完标做质控在控,做标本也没问题呀!于是,我又尝试重新定标,再做质控。质控结果如图7、图8所示:
图7
图8
Q1为2.23,Q2为1.01均在控。我怀着忐忑的心,接着做今天的标本。审核标本时,又出现同样的问题。
图9
重新定标后的定标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
而正常的TG定标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各位大侠们,图9、10和11三条定标曲线有什么不同?这得从TG测定原理上解释。我科用的是中生北控的试剂,该TG测定方法为GPO-PAP法,其检验原理如下:
用脂蛋白脂酶(LPL)使血清中TG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3-磷酸甘油,产生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H2O2)。H2O2再经过氧化酶(POD),4-氨基安替吡啉(4-AAP)与4-氯氛(三者合称PAP)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醌亚胺的最大吸收峰在500nm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成正比。
这时我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工程师更换了纯水机滤芯,没有彻底反复冲洗,导致制出的纯水中混有滤芯本身吸附的游离的甘油,从而导致TG的测定值(标本中TG水解的甘油和纯水机制出水混入的甘油)高于标本的实际测量值。
到此为止迷雾解开:是实验室纯水机制出的水中混入了甘油,随着用水时间的推移,甘油含量逐渐降低造成的。反映到定标曲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标曲线的BLK从(图9)0.3562递减到(图10)0.1951,而正常定标曲线的BLK为0.0455,这样一来正好与定标曲线相符合。
随着检测标本的增多,时间的推移,纯水机制出的水中甘油浓度逐渐降低,若仍用原来的定标曲线来计算标本的TG含量,就会出现TG逐渐偏低,甚至为0或者负数。把纯水机中的水全部放掉,反复冲洗滤芯,重新定标,TG定标曲线恢复正常,TG质控均在控,测定数值与患者临床相符。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具有微机控制、机电、光学一体化的仪器,由计算机、电极、试剂、比色、样品输送、管路清洗等系统组成。其中管路清洗系统主要是在每做完一个测试项后,利用纯水对生化仪的加样针、 试剂针和反应槽以及所有与其连接的管路进行冲洗和清洗,以确保下一个测试项的准确度,因此纯水在全自动生化仪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纯水是由实验室纯水系统提供。
供水质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实验室纯水系统的供水质量,要制定维护保养制度,定期维护保养。每次维护保养后,尤其是更换滤芯后,要反复冲洗方可使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看质控结果,还要学会看定标曲线和生化反应曲线。因为从定标曲线和反应曲线上,可以提供我们好多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勤富等:上海医学检验杂志,6(4)218,1991
[2]刘长水等:仪器原理与使用,25(10)2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