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科室设置之初便有,又或许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所致,在各大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临床实验室广为存在。而且纵观近些年,诸多临床实验室的工作重心似乎由科研,改为了传统检验。
于是乎,临床实验室与检验科的PK随处可见。
大家都知道,院内多家实验室并存,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且因方法学、检测设备、人员专业素养等差异,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同乃至完全相反,这会造成临床诊疗的困惑,也是产生医患纠纷的源泉之一。但是,为啥多数医院内临床实验室非但没有禁止,放到象雨后春笋一样,展现出“勃勃生机”呢?
朋友圈广为推送一句哲言:“反躬察己,向内归因”。觉得非常有道理,对于我们有极好的教育意义。于是便对我们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剖析,也有了一些所感所思,或许这些是影响检验科学术地位的些许因由吧。
目前,诸多医疗机构中,检验与临床仅仅是开单与化验的业务关系。这种简单的关系,很容易导致临床对检验的忽视,疾病诊疗依赖性降低。
众所周知,通力合作,方可实现共赢。而检验若想达到与临床充分沟通、荣辱与共、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搭建平台,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是必要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级医院内各种专业、多种形式的MDT团队比比皆是,但是深挖一下,我们很难在MDT团队中找到检验人员的身影。既往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检验项目单一,高学历人才少,但是检验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层次,若还不能够参与到诊疗中来,则是人为因素作祟了。细想一下,若我们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仅仅是结果的质疑与诠释,不涉及任何实验诊断,那么,不仅检验价值实现与标本量的提升会陷入困境,检验的学科发展也必然遭遇瓶颈的。
让我们欣慰的是,业内已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已开始着力于筹备诊断事宜。有着临床疾病诊断能力的检验医师已成功培养上岗,检验人员专业化培训体系已建立并施行多年,业内诸多大咖纷纷采取多种形式推行实验诊断。检验的诊断价值及学术地位明显较以往提升颇多。
近年来,伴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检验界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得到足够的改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也不断地引入到科室中来。这些人才的培植,不仅有利于常规检验工作的水平提高,也使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飞速发展成为可能。而且,与临床之间的互动互进也有了人才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并做好与临床的深度沟通交流,上述问题的解决应该不是难事。
遇事不避,默默耕耘。我们深信,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努力,奋发图强,我们的检验事业必将具有美好的前景,我们必将步入辉煌的时代。到那时,与临床实验室的纷争也必将荡然无存了。
内容来源:化验那些事
图片来源:veer、ibaotu
排版:znm
审校: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