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检验视界首页 频道列表

“质量控制”十问十答

2024-05-01 14:0037340

编者大致整理了十个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我的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10X怎么处理?

需要12S来启动吗?

01

12s启动是Westgard老先生1981年的观点,叫经典多规则。

02

从2010年开始就建议去掉12s启动规则。现在几乎所有的专家,包括Westgard规则已经不涵盖12s警告(启动)规则。

03

关于10X,可以不纳入失控规则,但需要关注、分析,在月总结的时候去分析(是校准品的问题?还是试剂的问题?)。

04

其实生化的规则做到R4s就可以了。

41s算失控吗?

需要12s启动吗?

同样的认为不需要启动规则,41s依然不应该算失控,可作为警告规则。

EQA成绩虽然满分

但是有偏向一侧的现象,

我们知道需要分析,

请问怎么分析?

01

EQA成绩在均值的一侧一定要进行分析,可以结合正确度验证。

02

可能有些小的偏移对整个检测系统是没有问题的;

03

如果有明显的偏移,要考虑校准是否有问题?或者说量值溯源是否不合适,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可以启动简单的性能验证,看看正确度到底行不行?

04

还需要关注几次的EQA结果,系统地去看,是否一年一直都在一侧。

05

EQA没有溯源性,是和约定值比的,也有可能不是一个真的偏,还应该关注是否影响临床,会不会有系统偏移对临床的危害。

关于R4s,似乎有争议?

01

前提是同批内一个超过正的2S,一个超过负的2S,差值超过4s才算R4s;

02

千万不要扩大化,应该谨遵行标和Westgard老先生的原著。

国考压力大,EQA的两个率,

似乎被要求拿满分。

不能做几次取均值,

不能对答案(此处不做评价),

有哪些措施保证我们的合格率?

两个率全部100%不太现实,应该是EQA的能力尽可能的满足规范要求。

01

保证检测系统本身的稳定性,保养、校准等使设备处于比较好的状态;

02

有经验的人去做EQA,并分析、把关、上报;

03

一定要回顾性分析,靶值不一定是真值,可能跟检测系统本身有一定的差异,要回顾性看看以前的结果和现在的结果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04

还有质控品本身有基质差异;

05

质控品都是邮寄的,会不会有问题?需要很好的对接,按说明书来。

正确度验证怎么做?

方案分等级:

01

跟参考方法比较,很好,但很难;

02

第一优选方案找有证参考物质来通过行标方案做,这是比较优的方案;

03

第二方案还是比较容易的,通过EQA样品;

04

通过跟靶机的比对,容易实现,但比较次;

05

最后一个是回收试验,也是可取的;

06

精密度很关键。

批号内,质控品的均值

需不需要调整?

01

可以调整,但不可以无缘无故修改均值;

02

产品的问题,批间差大,可以调整均值,不然容易引起13s假失控。特别是发光的项目,试剂的批间差可能会大(应对批间差做评价),规定批间差在多少允许范围内,如果我们是可以接受的,换了批号后虽然做了定标,对设备也做了维护,但均值就会偏,这个时候偏移是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是可以调整均值的;

03

设备可能某个零部件在这个时间节点进行更换了,包括光学系统、加样系统,这个时候其实精密度已经改变了,也需要进行评价,是否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如果在,是可以调整均值的,也要考虑CV的变化,是否变大,不建议CV设置特别小;

04

评估调整均值的风险,千万别调偏了。

PT和EQA有什么区别?

室间质评的提供方是否通过实验室认可(ISO17043),如果通过认可,他提供的室间质评叫能力验证(PT)。

没有通过的临检中心提供的叫EQA。

定量项目的IQC,

规则怎么选择?

01

不需要用那么多的规则。

02

我挺喜欢注重两个指标:Ped、Pfr来帮助我们选择;

03

可以基于项目的西格玛规则,但西格玛跟体系相关,跟厂商有关,只能定期做一个评估;

04

基于项目的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05

参考区间小的项目 ,可能质控规则要多点;有些项目参考区间比较大,对临床治疗影响小,规则可以少。

参加EQA,能否代替正确度验证?

不可以:

01

样品不一样;

02

测量的方法不一样;

03

评价的指标不一样;

04

临床应用也不一样。

END

作者:胡正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容来源 | 生化地带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