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检验视界首页 频道列表

一张生化报告单引发的思考

2024-09-05 14:3023610

作者:康婷芬

01案例经过

某天,曾经的学生突然请教我,由于笔者的学生在基层私立医院,年轻人刚上班经验不是很足,求教下图报告能否发放?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可以当作示教。

02案例分析看上述这个图,在生化组呆过的都不会直接审核。1.总蛋白这么高的几乎没有见过,一般来说总蛋白很少过90,即使是骨髓瘤患者也在一百多。2.很明显的一般来说CK-MB不能大于CK,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但首先结果得准确(关于这种情况稍后阐述)。

后续让他复查了有疑问的心肌酶几个项目,基本都在正常。(原因:1.CK正常,CKMB高于CK两倍多。应该先复查确认结果准确性。2.LDH超过线性范围。3.反应曲线异常。4.心电图正常,标本状态正常,患者无可解释的病症。)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首先标本没有特别异常,如果是脂血的话甘油三酯会很高,后续找了原因是个别项目吸样吸到红细胞所致,比如那几个异常指标。对于CK-MB的干扰主要还是方法学的干扰,红细胞内的AK、ATP等大量释放,会对反应产生很大的干扰。

(跟溶血一个道理)

此时大家肯定又要问像这种CKMB复查了还是比CK高的情况,下一步怎么处理?一般超过线性范围的话需要稀释。可以查看反应曲线,查看患者情况,看看是否为肿瘤等。如果有质量法,可以做一个质量法做一下冷热失活实验,即将血清置于45度水浴20min,测定CK残余活性,CKMB和CKBB几乎完全失活,而巨CK则不受影响。

笔者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例CKMB活性大于CK的案例,CKMB活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免疫抑制法,其检测原理是:正常血清中CKBB含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用特异性的抗CKM亚基的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的M亚基,测定CKB亚基的活性,结果乘以2即为CKMB活性。

CKMB活性大于CK的情况少见,常见原因是血清中存在CKBB,巨CK,或HA等干扰成分,他们不能被抗M亚基抗体抑制,就会出现偏高。

我们工作中遇到可以按照以下思路鉴别:

 

患者后去了上级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干燥综合症,入院后加诊断结缔组织病。还是与最初的猜想巨CK一致,由于长期球蛋白太高与CK结合在一起形成巨CK影响了免疫抑制法对活性的检测!

03总结CKMB检测结果大于CK的原因分析:

1、血清中CK-BB含量升高 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时,当患者有脑损伤或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时,会使大量存在于脑组织中的CK-BB释放到血液中。免疫抑制法因抑制了M亚基,保留了B亚基的活性。这是在将B亚基的活性乘以2就会导致CK-MB活性>CK活性。

2、检测方法受到干扰  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刺激产生的某种成分能够参与CK检测过程中的中间反应,也会导致CK-MB的活性假性升高。

3、病毒感染  大约10%的儿童被病毒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时会出现CK偏高。当CK升高明显时,它的M亚基就无法被抗M单体完全抑制。这时在检测CK-MB时,就会将剩余的M亚基和B亚基的活性乘以2,就会导致CK-MB活性>CK活性。

4、巨CK(Macro CK)  巨CK分为巨CK1和巨CK2。因为分子量大,在体内即不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降解也不易排出。又因为CK有较长的半衰期,所以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存留。巨CK分子量巨大,抗CK-M亚基抗体不可抑制其M亚基的活性,从而导致CK-MB活性>CK活性。

(1)巨CK1 巨CK1是CK及其同工酶和免疫球蛋白组成的巨大复合物。在一些自身免疫病和一些健康人群中可以检测出巨CK1。本例患者极有可能属于这种。

(2)巨CK2  巨CK2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膜上故而又称做CK-Mt。它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如某种原因导致线粒体裂解,附着于线粒体膜的CK-Mt就会进入血液中。由于CK-Mt和CK-M亚基有着不同的抗原性,所以CK-Mt就无法被抗M亚基抗体所抑制。在一些恶性肿瘤、成人肝病和儿童心肌病等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巨CK2。

04拓展项目解决方法

1、同工酶电泳 同工酶电泳可鉴别CK-BB升高或巨CK导致的CK-MB假性增高。

2、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测定CK-MB质量(CK-MB mass)

在没有条件开展同工酶电泳的情况下,可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K-MB mass,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CK-MB升高。电化学发光法的反应原理,是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以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使用CK-MB单克隆抗体,三联吡啶钌作为发光物质,反应时形成生物素-抗体-抗原-抗体-钌复合物。被磁珠所捕获的三联吡啶钌在电场作用下得失电子,从而由稳定的基态转为激发态,当激发态回到基态发出光信号。采用单克隆抗体,除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外,与其同工酶CK-BB及CK-MM无交叉反应,而且不受血清中其他酶类、蛋白物质的干扰,在特异性、灵敏度均优于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如CK-MB mass可间接证明免疫抑制法酶活性检测结果受到干扰。

3、热失活试验  将可疑血清置45 ℃水浴20 min,测定CK残余活性,CK-MB和CK-BB几乎完全失活,而巨CK则不受影响

4、其他方法  如想鉴别巨CK1是何种Ig复合物类型,可采用抗Ig亚型的抗体温育沉淀进行鉴别,与抗IgA或IgG温育后原有的异常条带减弱或完全消失或出现新的条带则提示巨CK1涉及IgA或IgG,巨CK2无任何改变。

参考文献:

[1]吴风丽,马晓光,孙玉珍,等.血清CK-MB活性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8):1041-1043.

[2]李艳君,马骢,免疫抑制法测得CK-MB/CK大于30%的几种情况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3):63-64.

[3]Jons RD.Annick MD,Mare LO.Comparision and analysis the quality concentration and the activation concentration of CK-MB in the AMI [J].Am Coll Cardiol,2000,35:1342-1350.

[4]Shauer A.Gotsman I.Keren A,et al.Acute Viral myocarditis: cumrent concept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Isr Med AssocJ,2013,15(3):180-185.

内容来源 | 医家小二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