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不仅是呼吸的“大门”,更是全身健康的“守门员”。当呼吸道感染来袭,医生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鼻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这三种常见的检测方式,究竟哪种更能反映真实的呼吸道菌群?
1呼吸道样本的“三剑客”:各有神通
鼻拭子:上呼吸道的“快速探头”
鼻拭子是检测上呼吸道菌群的首选方法,尤其适合筛查病毒感染,比如新冠和流感。它的优势在于:
操作简单:用一根特制的棉签轻轻擦拭鼻腔内壁,30 秒内就能完成采样,无需复杂设备。
无痛无创:对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非常友好,几乎没有不适感。
快速出结果:适合大规模筛查,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
小贴士:采样前 2 小时避免进食,采样时头部微微后仰,确保棉签深入但不刺痛鼻腔。
痰液:深部呼吸道的“信息库”
痰液是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的重要样本。它的特点是:
非侵入性:患者通过咳嗽主动排出深部痰液,无需器械介入。
信息全面:痰液中包含呼吸道各段的分泌物,能反映肺部的整体健康状况。
检测精准:对于结核杆菌等病原体,痰液的检出率高达 80% 以上。
注意事项:清晨第一口痰液最有价值。采样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3 次,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立即密封送检,避免污染。
图源网络|侵删
肺泡灌洗液:肺部健康的"显微镜"
肺泡灌洗液(BALF)是诊断疑难肺部疾病(如重症肺炎、肺纤维化)的“金标准”。它的优势在于:
精准取样:通过支气管镜将生理盐水注入肺部病变部位,直接获取病变区域的样本。
污染率低:与鼻拭子和痰液相比,BALF 的污染率低于 5%,能更真实地反映肺部菌群。
多功能检测:除了病原体检测,还能分析细胞成分,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类型。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重症患者或常规检测无法明确病因的情况。
图源网络|侵删
2谁更接近“真相”?三种样本的优劣对比
鼻拭子的局限性
鼻拭子主要反映鼻腔和上呼吸道的菌群,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例如:
➲ 在新冠病毒感染中,鼻拭子的阳性率低于肺泡灌洗液。
➲ 在细菌性肺炎中,鼻拭子可能完全检测不到致病菌。
痰液与肺泡灌洗液的“较量”
在肺炎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患者中,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的菌群组成较为一致,但:
痰液的污染问题:由于痰液可能混入口腔细菌,低丰度病原体可能被遗漏。
肺泡灌洗液的优势:能更全面地揭示肺部菌群,尤其在厌氧菌检出率上表现更优。
科学选择的关键
不同样本适用于不同场景:
鼻拭子:适合上呼吸道感染的快速筛查,如流感、新冠。
痰液:适合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日常监测,如慢阻肺、哮喘。
肺泡灌洗液:适合疑难肺部疾病的精准诊断,如重症肺炎、肺纤维化。
3 检测结果有误差?可能是这些原因!
鼻拭子结果“不准”的真相
采样太浅:只擦到鼻孔,没碰到鼻咽部。
病毒载量低:感染早期或恢复期可能漏检。
痰液“被污染”怎么办?
正确操作:漱口3次,用力咳出深部痰(不是口水)。
实验室把关:通过显微镜筛选,剔除口腔上皮细胞。
肺泡灌洗液“白做了”?
罕见情况:病灶局限,灌洗区域未覆盖病变部位。
解决方案:结合影像学(CT)定位后再采样。
4守护鼻腔健康:从今天开始
鼻腔健康不容忽视。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保持湿度:室内湿度维持在 40%-60%,避免鼻腔干燥。
避免挖鼻:频繁挖鼻可能损伤鼻黏膜,增加感染风险。
雾霾防护:雾霾天外出时佩戴 N95 口罩,减少有害颗粒吸入。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鼻塞、流涕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呼吸道样本采集的选择,本质是医学精准性与现实可行性的平衡。鼻拭子是快速筛查的“先锋”,痰液是日常监测的“全能选手”,而肺泡灌洗液则是疑难病例的“终极武器”。虽然每种方法都有局限,但通过科学选择和样本互补,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呼吸道菌群的真实状况。
本微信号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内容来源 | 贵港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图片来源 | ibaotu
排版 | jinbao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