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检验视界首页 频道列表

五问交叉配血

2018-09-25 00:0045580

作者:刘亦然,江苏大学检验医学院

    

想必作为检验工作者,交叉配血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我们都知道交叉配血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基础步骤,也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但是,常常在我们无比熟悉的操作下面就隐藏着一些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冷知识。那么关于交叉配血中有哪些知识是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呢? 


19.jpg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问题出发使大家对于交叉配血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1.为什么在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相符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答:人类的红细胞表面抗原有400多种,分为30个血型系统(如ABO、Rh、MNS、P等),其中包含诸多亚型,而临床常作为输血前检查的只是ABO和Rh血型系统,故在要求同型输注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交叉配血,这样既可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只有在保证两者不凝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输血。


2.为什么要将供者红细胞和受者血清混合作为主侧?


答: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的主要目的即是让供者红细胞进入受者体内参与血氧运输,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供氧,而这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因此通常将供者红细胞和受者血清混合作为主侧,而将供者血清和受者红细胞混合作为次侧,这也就是为什么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而主试验不发生凝集,副试验发生凝集,可适当少量输血 (不宜超过200ml)。


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以下就以凝聚胺法为例来引出交叉配血原理中的三个“为什么”:


20.png

图1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3.在常见的凝聚胺法中,为什么要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


答:自然状态下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凝聚,而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溶液时,红细胞的负电荷则会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双层离子云(即Zeta电位),而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可以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阳离子云,促进红细胞和血清中的抗体结合。


4.凝聚胺在交叉配血中起到怎样作用?


答:凝聚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是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聚。因为在这一步中,正常的非致敏的红细胞也会被非特异性凝聚,所以当加入凝聚胺静置15-30秒后目测红细胞仍然没有凝集,则说明试剂无效或者前面步骤有问题,必须重做。


5.肉眼可见凝集后再加入重悬液有何作用?


答:由于加入凝聚胺后产生的是非特异性凝聚,并不能说明供者和受者的红细胞存在抗原抗体反应,而重悬液能中和凝聚胺,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聚集散开来,试验结果则为阴性,若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不会被散开,结果表现为阳性。


输血安全是医疗安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交叉配血又是输血安全中的关键所在,作为专业的检验科或输血科医师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包括在面对一切不典型现象时能作出合适的调整,唯此才能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并提高自身部门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所帮助,谢谢!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