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幸开,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案例经过】
2018年9月19号下午,体液室很闲,空气都快凝固了,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临检窗口,递过来一个一次性塑料杯,请求我们鉴定盒子里面的虫子。虫子沾在塑料盒的边上,乳白色,粗细如头发大小,1厘米左右,笔者此时已经脑补了显微镜下的图片,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下图:
2015年偶遇蛲虫拍下的图片
母亲自诉:女儿平常无抓屁股的反常行为,昨晚孩子屁股特别的痒,哭了一整晚,随后在孩子的屁股边上看到两只小虫,抓了其中的一只拿过来送检。准备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小心翼翼的用针头把小虫转移到玻片上,全过程异常小心,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呼气就把虫子吹没了。显微镜下的图片是这样的,如下图:
有没有让大家很失望,满视野的蛲虫卵那里去了?
仔细观察虫体的结构,找到剩下的两个虫卵,如下图:
低倍视野
高倍视野
虫卵内的胚胎已发育成了幼虫,仔细观看还可以看到幼虫在慢慢蠕动,此时的虫卵称为感染性蛲虫卵,感染性蛲虫卵污染手或者食物,被人吞食后,便完成了蛲虫一生的使命,后代会继续重复肛门-手-口的旅途。
打印化验结果,小女孩5岁9个月,再次和母亲交流中得知,家里还有一个小朋友,嘱咐母亲留意另外的小孩是否有抓屁股的反常行为,如果有及时就医,并嘱咐小孩以后勤洗手,注意卫生。
【案例分析】
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虫卵可以确诊,患儿感染的小虫属于蛲虫,此虫主要寄生与人体回盲部,雌虫夜间会爬行到宿主肛门处产卵,引起肛周或会阴部瘙痒及炎症,这是案例中小女孩夜间大哭的原因,也是我们抓到的蛲虫几乎都是雌虫的原因。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卵可达5000—17000个,大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雌虫的整个子宫里塞满虫卵,这对于我们诊断蛲虫感染很有帮助,但是,有没有我们抓到的蛲虫体内没有虫卵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鉴定虫子呢?蛲虫虫卵比较容易识别,一眼便知,其实蛲虫虫体也有自己的形态特征,如果不能通过虫卵辨别虫体,我们还可以根据蛲虫的虫体特征来诊断,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忽略的地方。
蛲虫虫体有以下特征:乳白色,线头状,雌虫长8~13mm,尾端直而尖细,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蛲虫头部有一个膨大的头翼,且有长而直的咽管,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本例蛲虫因为取出来太久,已经脱水死亡,显微镜下只能看到模糊的咽球管,但是头翼明显,基本符合蛲虫雌虫虫体的形态特征。但是,本例蛲虫体内的其他虫卵哪里去了?笔者首先考虑残留在送检的塑料盒内,把5毫升生理盐水倒进塑料盒轻轻摇晃,吸取少许液体显微镜下镜检,全片未见虫卵,只能考虑蛲虫把虫卵都排在了小女孩的肛周了。
【心得体会】
学以致用,不仅要掌握寄生虫虫卵的形态特征,虫体特征也是不能忽略的。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