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冬梅,主任技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原中大附属中山医院检验中心生化科主任,现任上海森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专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委会信息智能化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实验室智能化学组副组长等。擅长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智能创新技术及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等。参加自动审核行业标准及指南文件的编写及修订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主持广东省等各级课题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2015年开始基于LAS中间件和LIS建立自动审核系统、2019年原创设计开发不依托LAS中间件及LIS的独立全实验室智能审核系统,熟读理解CLSI AUTO10-A国际指南文件,广泛研究外文文献,有顶层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实施经验。原创设计的智能创新技术已接收来自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北京市、浙江省等来自各级医院实验室300余人次参观学习。
Kelvin Hoi,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专业咨询总监,诊断产品部。工商管理硕士,EMBA(凯洛格商学院);学士,计算机专业(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实验室领域工作已超过12年,曾访问超过200家位于亚太、拉美、美国及加拿大的实验室,为其提供咨询并推动最佳实践方案。擅长工作流、信息化、数据分析,推进可测量的运营和临床改进。已在中国工作超过一年时间,专注于解决方案和改善中国患者结局的最佳实践的开发,本地化及标准化。进入实验室领域之前,在美国DiamondCluster(PWC收购的公司)为财富500强公司咨询。
欧美国家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发展超过20年的时间,目前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国内实验室开始关注自动审核的应用,但存在许多疑惑及亟需思考的问题,自动审核在中国的实施及应用仍存在不少挑战和困难。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两位作者针对国内外自动审核的发展现状,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分析流水线厂家建立自动审核程序的角度对自动审核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我国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的实施及应用向深度及广度发展提供借鉴。后续将会从自动审核人员培训、策划、建立、规则制定、验证、实施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连载报告。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各医学实验室日益重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能力建设, 审核报告是医学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的一个核心环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影响临床的医疗决策、安全和诊疗效果。报告审核的常规模式是人工审核,根据生物参考区间提示、临床诊断、历史结果及审核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工作经验进行判断。人工审核工作强度大,海量的报告和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因为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差异、或者疲劳分心等情况造成报告不及时、未及时发现和干预处理异常或误差结果等审核差异,从而导致发出不准确结果的风险[1]。随着临床实验室信息化自动化的迅速进展,计算机自动审核(Autoverification,AV)逐渐受到重视,自动审核是在遵循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计算机系统按照临床实验室预先设置的并已通过验证的自动审核运算法则和标准,自动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并发布检验报告成为医疗记录的行为[2]。自动审核程序的前提基础是以布尔逻辑算法格式进行自动审核规则的周全设计,通过运算法则,可以对检验结果潜在的误差进行评估,并对不可接受的和潜在错误的结果进行人工评审、重测、原因分析、验证或其他纠正措施。国内外许多研究及文献证实,自动审核系统在优化实验室审核流程、识别及减少分析全过程潜在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改善了运营成本、减轻检验人员审核压力、提高医生满意度和改善患者安全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3-10]。
有关临床实验室的自动审核国际标准或者指南方面,2006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发布了《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标准指南 (AUTO-10A)》[2],该指南提供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的基本框架,为临床实验室设计、制定、实施及验证自动审核规则提供了重要指引。ISO 15189:2012第5.9.2条准则专门针对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要求。欧美国家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参考AUTO-10A进行建立及实施。Lindberg[11]等早在50多年前就使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实验室审核验证检验报告,通过固定的运算法则识别误差结果。一项针对西班牙国内646家临床生化检验计算机自动审核应用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12],将近64%的临床实验室使用计算机自动审核,91%的超大型实验室使用自动审核,见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我国第一个自动审核行业标准WS/T 616-2018《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近几年来自动审核的应用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但纵览中国,自国际上第一份自动审核官方指南发布至今13年的时间,目前国内实施自动审核的临床实验室屈指可数,可见在中国自动审核的实施及应用仍存在挑战,自动审核的实施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如何应对?这也是IVD厂家、软件信息公司及临床实验室面临的共同问题及亟需认真考虑的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国内外自动审核的发展现状,从临床实验室、IVD厂家建立自动审核程序的角度对自动审核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推动我国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的实施及应用向深度及广度发展。
一、实施自动审核的意义及平台软件系统的选择
1. 为什么要做自动审核?自动审核的意义?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诊疗患者的日益增加及国家医改政策的颁布实施,临床实验室日益专注质量、速度及成本三大要点。如何在确保高质量和高速度水平下同时管理成本?即如何提高实验室的精益化管理水平?虽然对硬件和自动化已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任何一家实验室更高层次的提升都必须来自于软件和管理基础。在最好和最快仪器上的投资只能是以极高的成本提高一定水平的质量和速度。可以使用软件,通过优化员工的利用率以及增加实验室的知识库,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审核的实施具有以下作用及意义:
·减少用于审核和发布患者报告的实验室人力资源;
·提升检测结果的TAT,使临床医生尽快获得患者结果,从而使其能做出更快,更准确的患者诊断;
·均衡不同专业水平工作人员审核报告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对异常或者潜在误差标本的关注度、减少误差、实现报告审核的标准化,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决策路径提升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通过标准化的高水平质量决策流程发放报告。
2. 自动审核程序建立平台软件系统的选择
临床实验室建立自动审核程序常规选择以下平台软件系统: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中间件、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目前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制造商在LAS自带的中间件软件系统上持续改进和设计中间件的自动审核功能,如雅培AlinIQ AMS、贝克曼Remisol、罗氏Infinity、西门子Centralink、希森美康的Laboman easyAccess、国产品牌迈瑞的labXpert和安图的iLAS等。不同平台软件有各自的优点,例如雅培AlinIQ AMS是个全开放方案,可以连到超过700个不同国际和国内品牌的仪器和自动化(LAS)产品,而且可以整合全实验室的自动审核要求。上海森栩医学率先在国内原创设计的独立于LIS及LAS中间件的全实验室智能审核系统LIVS,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各个医院患者结果大数据分布特征及生物学变异等进行智能审核规则设置,适用于不同品牌的流水线系统和单机系统。覆盖分析全过程的数据要素,可适用于所有品牌流水线系统和单机系统。各临床实验室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软件系统建立自动审核程序。
二、为什么自动审核在中国临床实验室尚未被广泛采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缺乏渴望改变现状的动力及需求
在许多国家,临床实验室是成本中心,所以实验室被迫降低其成本,此外由于其他国家人力成本高昂,且难以招聘和稳定,因此实验室管理注重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发展与实施,将员工常规工作自动化,以减少高昂人力成本的支出,从而维持并改进实验室的质量和服务。自动审核可以为实验室人员、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整体医疗和结果带来显著的效益。而在中国,临床实验室业务收入约占医院平均收入的10%,实验室管理者更关注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许多实验室人员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习惯了繁忙的工作状态,因此,自动审核在国内的发展一直缺乏经济激励以及推动其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在国家新医疗政策指导下,“大健康”、“治未病”的概念令人们对医疗保健质量与服务品质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临床实验室在工作量、质量、成本、管理体制创新及学科发展等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实验室面临着日益繁重的挑战与压力,开始注重精益化管理,极少部分实验室开始关注及实施自动审核以降低其人力成本及提高质量。与之相类似,在90年代初期,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HIS)被大力推广到中国医院以改进患者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但难以实施,因为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然而,当中国政府要求所有医院系统化地将标准化定价制度化时,全中国各地的医院都开始积极落实HIS。
对策:中国临床实验室仍将继续是医院收入的一个重大来源,直到其被迫以更少的预算却要给出更多的产出以前,自动审核仍会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有3个变化因素可帮助推动自动审核在国内广泛实施:
1. 一位强有力的领导,希望通过分析后检验自动化来提升实验室的质量(参见第5点);
2. 劳动力成本显着增加,并影响到医院收入。然后实验室被迫着眼于替代方案,以确保成本得到合理管控。(这是其它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
3. 来自实验室的误差或解释不当的诊断对患者诊疗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实施制度以确保所有实验室根据标准化和批准的临床路径准确诊断结果;
最快的变化来自于对患者的巨大医疗影响或财务压力。就像实验室如何转向硬件自动化一样,软件自动化将是减少人力和提高效率下一步的演变。至少在不远的将来,还是得依赖强有力的领导力渴望看到改变并一路贯彻执行。
(二)重“硬”轻“软”的现象普遍存在
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相比,中国信息产业 重“硬”轻“软”。在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只占到整个产业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这个比例大概超过70%,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比例还不到6%。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作用和地位愈发凸显和重要,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但重“硬”轻“软”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很多行业领域。
在中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医学检验领域的发展迅速,临床实验室检验仪器从半自动化分析、全自动化分析仪、自动化流水线到全实验室自动化逐步发展和普及,LAS在我国临床实验室的使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临床实验室很重视全自动硬件设备的引进与管理,却没有对软件系统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投资,例如很少关注LAS中间件软件系统的功能的挖掘和检验分析全过程等控制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等,因而降低了硬件设备的使用价值,优质的质量和员工体验不仅需要性能良好的检测设备,还需要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实验室精益化管理的时效性、可视性和可控性,推动临床实验室由人工管理向智能化管理发展和创新。
西方权威质量管理专家明确指出,质量管理已开始进入以领导为主的新时代,应重视软件管理的设计与开发,即通过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软件系统进行过程和目标管理。检验结果的审核与报告是分析后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医院等级不同、培训条件制约、临床实践经验和疾病诊断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员与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大、导致检验报告审核结果误差识别及控制不良、误诊漏诊等情况屡见不鲜。检验结果自动审核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按标准化的流程、自动审核规则和运算法则等实现分析后检验程序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临床实验室如果参照CLSI AUTO-10A和WS/T 616-2018行业标准的建议周全、细致地设计包括检测分析前、中、后等数据要素在内的自动审核规则,可以识别出分析全过程潜在的干扰、异常、误差或因误差导致的不准确结果,保证检测质量,自动审核系统不仅是自动发布检验报告的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质量管理软件,但国内实验室管理者极少关注软件系统的投资与应用,包括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实施,除认识程度的原因外,包括缺乏专业的IT人员、可用软件/LIS模板或其他资源的限制及不信任自动审核这个过程等原因。
对策:
1. 应该注意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转变观念,重视加强软件系统的投资、开发与应用,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2. 利用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困难及需求,依据质量管理相关准则要求,特点与规律,对自动审核等软件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实现分析后检验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及智能化。
3. 自动审核程序无论建立在LIS、LAS中间件还是独立的商品化自动审核系统平台,都需由实验室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IT工程师、仪器厂家工程师等跨学科领域人员共同完成。
(三)LIS行业尚未标准化,功能局限
国内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程序常规选用LAS中间件和LIS两种平台软件系统进行建立,国外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程序除以上两种软件系统外还有商品化的独立自动审核系统。目前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制造商在LAS自带的中间件软件系统配置自动审核功能,但配备LAS的实验室毕竟为数不多,LIS系统是现代临床实验室必备的系统,LIS是以临床实验室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借助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系统。LIS的标准化、功能完善及架构灵活对于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及普及应用至关重要。
1990年,由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下设的信息与自动化委员(Automation and informatic committee)制定、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Standards Institute)颁布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通信的国际化标准HL7,HL7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标准,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它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HL7可以应用到LIS的数据格式标准化、LIS与HIS接口标准、不同LIS间接口标准、分析仪与LIS通信接口标准、LIS与仪器的双向通信等。国外已广泛采用HL7,实现了LIS行业数据交换的标准化。发达国家LIS行业实现标准化对于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实施及广泛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国外一些商品化的自动审核系统如美国的McKesson公司LAB SD2连通性相当好,可以快速轻松地直接与任何品牌的HIS系统、分析仪器制造商、LIS、电子病历(EMR)系统、Bio-Rad Unity Real Time® 质控系统、区域和国家参考实验室、美国病理学家学院(CAP)和其他能力测试组织等实现信息交互,见图2。这与卫生领域不同系统之间电子数据传输实现标准化有很大的关系。国内的LIS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国内专注LIS软件开发公司为数不多,还有些是HIS公司的附带开发,主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开发,其功能局限于计算机和仪器单机相联,用于接收、处理实验数据、人工审核结果及向临床发布报告。尚未实现标准化,实施自动审核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困难。部分LIS系统始于大学项目,开始时价格很低或免费,没有售后服务,由于不同临床实验室管理和流程不同,同一LIS厂家的产品在不同医院也不通用,使得临床实验室LIS缺乏可持续改进,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很多医院仍延用比较老旧的LIS,并且不愿意付费升级系统,这也是重“硬”轻“软”的现象之一。正因为此,更很难通过改进LIS功能从而实现自动审核等功能。
对策:
1.国家行标组织或者学会组织牵头制定LIS相关行标指南,实现LIS行业标准化;
2. 由于市场相对年轻,具备中间件自动审核功能的检测设备供应商、LIS或者开发自动审核软件系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具有IT专业知识的团队成员应该帮助和配合实验室建立自动审核程序,实验室应该与这两类供应商紧密沟通协作从而了解其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实验室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质量管理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实验室现状及需求,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自动审核程序的设计;
3. 选用任何一种平台进行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均需要LIS供应商配合,实验室必须确保其LIS有足够的能力并且有意愿进行必要的程序改变;
4. LIS系统除了常规功能外还必须能够具备以下功能:获取额外的病人临床备注信息、检验设备提供的特殊标记、质控数据的联动、审核标记的自动识别、且能够依据标志自动发布结果报告和标记标本并提示报警;
5. 自动审核程序的最终实施必须由实验室自行验证和批准,不能依赖于任何信息系统供应商检测设备供应商。每个供应商对于提供软件、更改或维护程序可能会产生费用,这些费用需预先解决,以便实验室能够快速完成自动审核的实施。
(四)误解:软件≠硬件,不能期望对所有自动审核系统在不同场所间完全复制,并且提供相同的结果
每个医院临床实验室使用的检测系统和试剂品牌不同,就诊的患者群体分布特征不同。鉴于这一显著差异,应该采用个性化和通用性规则兼容的自动审核软件系统以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许多医院认为IT软件是一种可以复制的硬件产品,就像替换实验室仪器一样。然而,情况并非如此。需要一个严格的流程以确保软件的个性化定制、验证及实施,从而满足实验室及其患者群体的独特需求。 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理解自动审核的工作原理和设置。自动审核规则需要由最资深的实验室专业组长以上人员以及/或临床病理医生进行设定和验证。在实施自动审核功能之前必须对自动审核程序进行验证,确认该程序的性能符合实验室审核的要求,自动审核的验证工作非常耗时,对细节的关注至关重要,需制定详细周全的验证计划、验证方法及验证周期,对所制定的审核规则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和验证,验证周期应该足够长。不少医院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而中途放弃了自动审核程序。尽管自动审核已在其他国家广泛应用,但国内实验室对于实施的内容、方式和周期仍存有许多误解,实验室在自动审核正式实施之前理解并确定验证工作内容至关重要,这样可以为任何意外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中国实施自动审核的部分实验室会将“自动标识可以通过自动审核的结果”误认为是自动审核,即计算机程序根据自动审核运算法则对符合自动审核标准的结果进行自动标识,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步骤才能发布报告。在其他国家,自动审核包括计算机自动判断、自动标识结果和自动发布报告。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因为手动发布报告的额外步骤将对实验室结果的周转时间产生负面影响。完整的自动审核需要完全的所有权和责任,必须在组织上协调并达成一致。表1着重突出自动审核的各个阶段。中国部分实验室只停留于第三阶段,应继续为实现全面自动审核而努力,因为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效率。
对策:在自动审核正式实施前应该加强对实验室进行自动审核的定义、建立、验证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的培训,对自动审核通过率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定义以及初步规划不同角色人员在整体过程中的所需时间,尤其是自动审核验证所需要的时间。角色和责任必须清晰,然后领导才能有效地实施自动审核。
(五)自动审核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和决心
自动审核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实施起来挑战重重,对自动审核缺乏了解通常会导致实施失败,领导和检测设备厂家、LIS或者开发自动审核软件系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在实施之前必须达成协作共识和明确责任。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来培训和领导整个实验室团队,以理解它是什么,并帮助鼓励和保证团队通过严格的验证自动审核顺利实施。这一过程并不简单,但通过定义明确的流程和厂家供应商等协助这一过程可以实现。此外,实验室主任必须随时负责,并能够说服其团队,他们也可以对自动审核的结果负责。
需要: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验证及实施是一个过程,非常耗时,但它将帮助实验室提高其整体质量和决策水平。还可以帮助改进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临床满意度。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致力于并准备好迈出决策的一步。
(六)国内外患者就诊量和医嘱模式截然不同
中国患者就诊量相比国外明显增加,《看医界》2017年推出的中国大医院床位规模排名100强榜单显示,大医院床位数2500至10000张,2018年中国大医院年门急诊量100强排行榜榜单显示,年门急诊量220至776万人次。中国住院患者采集取标本时间通常为每天早晨6:00至7:00,这与其他国家相似。然而,中国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通常7:30到达医院,9:00~10:00为上午高峰期,14:30~15:30为下午高峰期[13],需要采集血液样本的大部分患者通常在早上到达医院,以确保其相关检验能够完成,便于临床医生可以在当天中午之前拿到结果并进行诊断治疗。庞大的标本量、结果准确及报告周期缩短的需求给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大型医院临床实验室通常是通过引进高通量的自动化分析仪或者流水线、灵活排班、加强质量管理及增加人力资源等方式应对压力,但考虑通过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的实施来提高效率及质量的实验室少之又少。此外,中国的医嘱模式不同,通常是一次性下系列大的检验组合医嘱,中国的检验组合比海外的检验组合更大,因为临床医生没有时间根据前面的检查结果再开后续检查。在其他国家,例如甲状腺功能检查,医生先开TSH检验,如果TSH偏高,再开额外的后续检查,例如FT3、FT4以确诊。然而,在中国,所有这些检查都会同时进行,这样临床医生可以获得做临床决策的所有必需结果。因此,根据当前的实验室实际情况,中国实验室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几乎不需要多步骤连锁和附加测试的自动审核规则。
对策:由于开医嘱模式不同,中国临床实验室无法复制其它国家的自动审核附加测试规则。此外,中国人群的参考范围不同,因此必须参考中国人群的参考范围设置自动审核限值范围,并通过规范的验证流程。但中国实验室可以参考国外创建这些规则的过程。对于实验室来说,拥有定义明确的验证流程非常重要,并且鉴于患者结果数量庞大,可能需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进行验证。
三、整体对策
中国市场面临诸多挑战,软件可以帮助自动化和管理大型数据集,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临床诊断质量。如上所述,这些挑战是由于对解决方案的误解、LIS挑战、不恰当的期望和范围设定、领导意愿和对项目的奉献,缺乏定义清晰的验证过程等等。图3是实验室应如何与LIS、仪器/检验供应商合作以建立和有效实施自动审核的简单流程。任何一个临床实验室期望成功实施自动审核,最重要的是首先确定一个能够启动项目的领导,并建立一支团队按以下步骤执行,这将确保实验室为下一波未来的浪潮做好准备,从而帮助实验室为临床提高更准确的结果。
四、展 望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人工审核的过程中,会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培训经历、主观性、武断性等原因而产生明显人员差异。另外,面对庞大的标本量和海量的结果,人工审核容易出现疲劳、分心等情况,容易出现效率低、无法有效识别潜在分析误差从而发出错误报告等情况。而自动审核的实施和应用对于可以很好地均衡不同专业水平工作人员审核报告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对异常标本的关注度、识别潜在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报告审核的标准化,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Matthew D等[5]自动审核程序捕获了非常罕见的事件,例如由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免疫球蛋白(Ig)M干扰测定导致总胆红素与分光光度黄疸指数之间的显著差异。温冬梅等[6]自动审核实施后常规化学、化学发光报告不正确率分别从0.0034‰、0.0219‰下降至0.000‰,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从68.5%升至100%,实验室内TAT中位数最高缩短52.4%,员工满意度提高从85%上升至100%。Liselotte Onelöv[9] 的delta check功能用于监测患者状况的变化以及样本混合和血凝块存在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医院临床化学自动审核通过率高达99.5%[8]。Froom P[14-15]等血细胞分析及常规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通过率高达92.9%和96.9%。Edward W[16] 将六西格玛成功应用于自动审核系统,使报告审核时间提高90%以上,且很好保证检测质量和减少误差。
因此,推动中国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自动审核的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但随着临床实验室对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日益重视,随着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自动审核也开始受到重视。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发展,需要依托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学会团体的引领和组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指南文件;需要大医院和行业相关企业的医学检验专家、医学专家、计算机软件、硬件工程师等的共同努力,需要跨领域、多学科通力协作。中国检验医学界泰斗丛玉隆教授早在2015年就率先提出临床实验室智能化发展宏观精准的大方向,强调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以人的需求进行设计,围绕准、快、用,以临床应用和指导临床诊疗为重心进行临床实验室智能化建设;2018年丛玉隆教授牵头、委托第一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302医院毛远丽主任负责组织编写《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系列丛书《临床化学》卷和《智能化临床实验室》专著,其中有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案例分析等章节内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主任自2016年连续组织举办三届“临床检验项目自动审核研讨会”;北京协和医院邱玲主任牵头组织编写的WS/T 616-2018《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行业标准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2019年2月,在丛玉隆教授的倡议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实验室智能化学组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审核”亚学组;2019年5-8月,第二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郝晓柯主任协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勇主任牵头举办“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应用规范研讨会”、牵头组织国内大型医院、国内外知名品牌自动化流水线IVD厂家、LIS等信息系统供应商等单位编写《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应用指南》,拟通过举办不同专业领域自动审核城市专题培训会,提高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建立的相关知识及技术水平。以上等等专家和学会团体的牵头工作对于指导中国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验证、管理,促进自动审核开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中国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建立及应用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相信依托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学会团体的引领和组织,多学科领域的共同协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及推广,将加快中国临床实验室自动审核的发展进程,使实验室检验结果审核模式由过去的人工审核向自动审核、智能审核的模式发展,成为临床实验室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温冬梅.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自动审核国际指南解读及研究进展[J] 临床实验室. 2018, 3(1): 55-60.
Autoverification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Approved Guideline[S]. AUTO10-A, CLSI, 2006.
Fernández-Grande, E., Varela-Rodriguez, C., Sáenz-Mateos, L., Sastre-Gómez, A.García-Chico, P., & Palomino-Muñoz, T. J. (2017). Impact of reference change value (RCV) based autoverification on turnaround time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 Biochemiamedica: Biochemia medica, 27(2), 342-349.
Torke N, Boral L, Nguyen T, Perri A, Chakrin A.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rough test result autoverification. Clinical chemistry. 2005 Dec1; 51(12): 2406-8. 80. Randell, E. W., & Yenice, S. (2019). Delta Check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Critical review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56(2), 75-97.
Wu, J., Pan, M., Ouyang, H., Yang, Z., Zhang, Q., & Cai, Y. (2018). Establishing andEvaluating Autoverification Rules with Intelligent Guidelines for Arterial Blood GasAnalysis in a Clinical Laboratory. SLAS TECHNOLOGY: Translating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2472630318775311.
温冬梅,张秀明,王伟佳,等。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2).
Zhao X, Wang XF, Wang JB, Lu XJ, Zhao YW, Li CB, Wang BH, Wei J, Guo P, Xiao JP, Wang JH, Yang XL. Multicenter study of autoverification methods of hematology analysis.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30: 571-7.
Matthew D,Krasowski,Scott R,et al.Autoverification in a core clin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at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Journal of Pathology Informatics, 2014, 5(1): 13-13.
Liselotte Onelöv, Elisabeth Gustafsson, Eva Grönlund,Autoverification of routine coagulation assays in a multi-center laboratory.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2016, 76(6): 500-502.
陆怡德,施新明,杨帆,等。临床化学审核规则的制定及计算机自动确认的应用. [J] 检验医学. 2011, 26(14) : 277-280.
Lindberg, D. A. (1967). Collection, evalu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ospital laboratory data.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6(03), 97-107.
Gomez-Rioja R,Alvarez V, Ventura M,et al.Current status of verification practices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 in Spain[J]. Clin Chem Lab Med, 2013, 51(9): 1739-1746.
吴德红,林玲玲,姜小鹰等。门诊病人的就诊时间规律和管理策略. 中国护理管理. 2007,2(3):21-23.
Froom P, Barak M. Auto-validation of complete blood counts in an outpatient’s regional laboratory. Clin Chem Lab Med,2015; 53: 275-9.
Froom P, Saffuri-Elias E, Barak M. Autovalidation rates in an outpatient coagulation laboratory. Int J Lab Hem, 2015; 37: 380-5.
Edward W. Randell, Garry Short, Natasha Lee, Autoverific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by Six Sigma approach: Clinical chemistry & immunoassay. Clin Biochem, 2018, 5(55):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