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揭示T淋巴细胞分化调控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刘小龙研究组在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T淋巴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CD8分子表达沉默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学杂志》上。同时,该刊还在“本期热点”板块将其工作作为“研究亮点”进
0评论2012-08-084222
病毒通过新方式来影响人类的机体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测试了30种病毒对于人类细胞的防御网络的效应,并且揭示了病毒如何寻找避免免疫系统的方法,最终削减免疫效应。研究发现为研究者开发出特异的抗病毒疗法以及新型药物提供了思路。
研究者收集了70种已知的调节免疫系统的病毒基
0评论2012-08-084155
美国西尼罗病毒感染241人感染4人身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日报告说,截至7月底,该中心已接到241人感染西尼罗病毒的报告,其中4人死亡。 这些感染病例来自42个州,其中得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俄克拉何马州集中了近80%的病例。疾控中心表示,每年夏季美国都会有人感染西尼
0评论2012-08-074156
血糖水平或提示血液感染和肺炎
美国研究者2012年7月26日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杂志》(J Diabetes Complications)发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护理相关的血液感染和肺炎在诊断感染前与血糖水平相关,但与出院时血糖水平不相关。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可
0评论2012-08-074159
研究人员在蜱虫和患者身上发现一种病毒
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经过3年研究,在蜱虫身上发现一种新病毒,并按国际惯例为其取名淮阳山病毒。一度引起社会恐慌的“蜱虫病”,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该研究发表于新近出版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2009年开始,河南、
0评论2012-08-074164
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抗疟的挑战与机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6日(北京时间)报道,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最新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新出现的基因变异,指出今后在根除疟疾之战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绘制出更为清晰详细的疟原虫基因图谱,为开发抗疟药物和疫苗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以两篇论
0评论2012-08-074135
美国预防院内感染的五个有效措施
在美国,院内感染是十大死因之一,造成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乳腺癌,飞机失事,车祸的死亡总和还多。事实上,用常识或者循证医学干预的方式,许多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勤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清洁液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或采用自动
0评论2012-08-074161
一次HPV DNA检测可预测18年宫颈癌风险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Philip E. Castle博士及其同事对来自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由19,512名女性组成的队列进行了分析,所有受试者均在1989~1990年接受了常规细胞学筛查,基线年龄介于16~94岁。研究者采用
0评论2012-08-074319
- 丙型肝炎危害胜过乙肝
0评论2012-08-03
新研究显示一种肾癌疫苗安全有效
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德国研究人员对一种肾癌疫苗进行了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它安全有效,与化学疗法相比效果更好,并且副作用更少。
德国蒂宾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这种代号为IMA901的疫苗可以促使
0评论2012-08-034113
乳腺癌诊治别忽视HER2基因检测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乳腺癌论坛(南京)暨全国乳腺癌规范化综合诊治学习班上,乳腺外科专家、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唐金海教授指出,乳腺癌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检测,以识别乳腺癌的类型和状态,继而有
0评论2012-08-034016
宿主细胞限制艾滋病毒复制存在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宿主细胞限制艾滋病毒I型(HIV-1)复制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实验生物学会联合会会志》上。
目前,艾滋病疫苗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针对艾滋病毒I
0评论2012-08-034143
一种新标记物可预测糖尿病发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现了2型糖尿病预测新标记物——Ficolin-3。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刊物《分子细胞生物》杂志上。 贾伟平课题组应用蛋白组学方法,发
0评论2012-08-034150
英发现控制细胞自噬过程分子开关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日报道,最近,英国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发现了一种能调控细胞自体吞噬过程的关键分子开关,并研究了自体吞噬和细胞衰老过程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有助于医生鉴别不同病人服用抗癌药物的效果,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癌新方法。相关论文
0评论2012-08-034130
- 癌症干细胞或确实存在
0评论2012-08-03
德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自杀”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细菌毒素可致细胞内的一种蛋白失活,致使细胞“自杀”。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
德国弗赖堡大学8月1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可导致气性坏疽的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一种名为“
0评论2012-08-034148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今起施行
0评论2012-08-02
Nature子刊:荧光蛋白计时器
要想真正了解活细胞中蛋白质组的动态,就必须对蛋白质周转(protein turnover)以及蛋白质迁移(protein mobility)进行评估。通常这需要不止一种方法,然而现在一种新型的荧光蛋白计时器使得同时追踪蛋白质周转和移
0评论2012-08-024159
- 致命大肠杆菌菌株成功被解码
0评论2012-08-02
- 中外科学家合作发现致盲新基因
0评论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