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发布
7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正式发布。《规范》指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不得索取和收受患者财物,不得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医师应严格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

0评论2012-07-194147

北京检验检疫局组织排查实验室检测风险工作
在“两个专项活动”中,北京检验检疫局仔细“会诊”实验室检测风险。日前,该局专项工作组对其“病症”诊断明确:一是实验室员工健康档案信息不全,急救箱无定期更新记录,个别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存在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现象;二是个别实验室的原始记录有的信息不

0评论2012-07-194198

乙型肝炎病毒Ⅹ蛋白促进HBV复制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蔡园、何松、罗娜等人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HBV复制过程中HBx蛋白对原代小鼠肝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指出,HBx蛋白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中各蛋白的表达,使细胞由静止期(G0)进入DNA合成前期(G1)并停

0评论2012-07-184177

疾病离子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福俤研究组、林旭研究组及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亦学研究组,在人类代谢相关疾病离子组学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据介绍,生物体内的离子(包

0评论2012-07-184138

疾控中心可检测变异耐药病毒
7 月16 日, 广东省疾控中心番禺新址落成,标志着广东从2003 年非典战役起,历经十年建设,全省公共卫生“防疫大堤”已经建成。该中心副主任杨杏芬透露,广东已投入两三千万元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成后变异的病毒也将无所遁形! “防疫

0评论2012-07-184193

院内血糖监测现状堪忧
与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相比,院内血糖监测对血糖仪的精准度、操作规范等要求应更高。在日前举行的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目前院内血糖监测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治疗风险。据与会专家介

0评论2012-07-184225

新技术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据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一项新的研究报道提示,新设计出现的技术会比以往的传统方法更有助于1型糖尿病患者监测他们日常的血糖水平,而且几乎不需要很疼痛的针刺。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7月10号刊发的《内科学年鉴》(Annals

0评论2012-07-164136

用生物因子诊断早期乳腺癌 诊断率提高30%
从患者的血液中寻找到相应的生物因子,就能更早地对乳腺癌实现诊断。昨天在渝举行的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重庆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联合申报的项目“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获得201

0评论2012-07-164158

宫颈癌早期诊断技术真灵
孙小蓉博士带领武汉“兰丁”科研团队自主创新,实现了宫颈癌早期诊断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在全国完成102万人次的癌前筛查,发现了约4000名妇女的早期宫颈癌病变,经及时治疗均已痊愈。 11年前,孙小蓉博士将“自动显微镜诊断

0评论2012-07-164158

日发明诊断早期大肠癌新技术
新华社东京7月14日电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明一种只要一滴血就能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新技术,准确率超过80%,这为早期大肠癌的防治带来希望。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道说,迄今大肠癌诊断中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初期大肠癌

0评论2012-07-164150

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年表
科学家们已首次明确了显性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早于症状几十年就已发生的生物学变化的时间表。目前,科学家们计划使用这些标志物来预防和治疗参与该研究的受疾病影响的家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小组组装了迄今最为详细的人脑长期缓慢陷

0评论2012-07-164193

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结构升级与创新探讨分析
  日前,坊间传闻,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等几大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预计7月份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

0评论2012-07-164157

Science:开启攻击细菌性疾病的大门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敏的新成像技术揭示了生物膜(biofilms)结构的一些细节,从而打开了攻击如霍乱、囊性纤维化患者肺脏感染以及甚至慢性鼻窦炎等因形成生物膜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大量细菌性疾病的大门。相关论文

0评论2012-07-164165

有助抗老年痴呆基因变异类型被发现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1日刊登报告说,冰岛研究人员发现了首个有助抗老年痴呆的基因变异类型,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类型的人进入老年后出现痴呆症状的风险大大降低。这一发现有助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的研究人员对1795名冰

0评论2012-07-134151

« 上一页 673/84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