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项中国科学家的新成果,分别是根据红火蚁基因资料寻找火蚁来源的研究成果,以及新发现的叶足动物化石研究新成果。
第一篇文章中,来自台湾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农业部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75个地方的2144个火蚁群体的基因变异进行了分析,追踪火蚁的扩散轨迹,并建立基因资料库,从而可以协助疫情发生地区找出红火蚁来源,进而加强检。
台湾大学昆虫学系博士杨景程、昆虫学系教授石正人、吴文哲组成的研究团队和美国农业部等单位合作,成功解析红火蚁在全球的入侵途径,研究团队透过火蚁遗传基因资料库,成功研究出火蚁入侵途径,未来若其他地区发生疫情,可从基因资料库比对,找出火蚁来源,并针对来源地加强检疫管道和产品控管,可有效帮助防治。
红火蚁入侵的记录是写入到其DNA中的,其开始情况如下:它们是从阿根廷来到美国的,并在90多年中成功地在美国南部建立了家园。 从这一大本营出发,它们在至少9次不同的入侵活动中扩散到了加利福尼亚、加勒比海地区、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 这是一个有着严重后果的故事,因为仅仅在美国,红火蚁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大于60亿美元。
研究人员在这篇文章中发现某个单一的群体(它本身也是通过最近的入侵而形成的)会成为反复入侵新地区的源头。红火蚁是从南美通过货船而偷渡来到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贸易和旅行的增加可能是造成火蚁在全球扩散的元凶。
另外一篇文章中,来自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处获得的最新成果对于揭开节肢动物的起源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云南澄江化石库中发现了“仙掌滇虫”(因其外形酷似云南具刺的仙人掌而得名)的叶足动物化石,这种叶足动物虽然没有明确的头,其躯干也没有明显分节,然而其附肢的骨化分节却与节肢动物几无差异。无疑,这种能在远古海底行走的动物“仙人掌”,应该代表着由古老叶足动物向节肢动物过渡的一种关键的珍稀缺失环节。
之前,研究人员曾发现了一种最先出现成对眼睛、因而开始头化,但其躯干和叶状附肢皆未分节的“神奇罗哩山虫”。尽管这一重要发现可能代表了节肢动物与叶足动物之间的某种中间类型,但它只不过是一个旁支,走进了演化的死胡同。于是,现代生物学家依据生命演化中常见的“先主体,后附件”的现象推测,叶足动物门向节肢动物门进化的顺序很可能是“先躯干节化,后附肢节化”。
而这一最新发现颠覆了这一猜测,因为仙掌滇虫附肢的骨化分节与节肢动物几无差异,这说明这种叶足动物就是学界期待已久的曾经淹没在远古历史尘埃中节肢动物始祖。
这一发现提供了节肢动物始祖最初创新“节肢”的真实证据。节肢动物自从拥有了分节附肢,便恰如虎添翼,它们有的跑得更快了,有的跳得更高了,行动更灵巧了,有的甚至还学会将分节附肢改造成极为有效的捕食工具或性选择的得力帮手。从此,这类个头本不十分起眼的族群便在形形色色的生存斗争中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成为了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动物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