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官网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筛选工具,能绘制引起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的基因突变,或有助于开发新疗法,进而拯救每年因此丧生的数百万人。新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领导这次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戈尔茨坦说,现在的基因测序只能在不超过三分之一的遗传病患者基因中,鉴定出导致基因疾病的基因突变。辨识导致罕见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的单基因突变相对容易,但科学家至今还无法清楚地解释人类基因组如何触发癌症和痴呆等疾病。
科学家多年来认为,人类基因组中 98% 的“垃圾 DNA”(也被称为生命“暗物质”)跟遗传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障碍等疾病息息相关,而秘密可能就在“垃圾 DNA”所在的非编码基因区。
由于非编码基因调控能力的细节尚不清楚,因此基因组测序中的绝大多数数据无法解释清楚有关疾病的病因。为此,研究基因致病突变的科学家将搜索范围限制在蛋白质编码基因上,但这仅是整个基因组的一小部分。
现在,科研人员为了在非编码基因中找到致病基因突变,比较了 1662 个人的基因组,将人与人之间区别很小的基因标记为“无容忍区”,进而证实了“无容忍区”里的突变相比“容忍区”里的突变更可能产生疾病。
将来,新工具会通过测序更多基因组来继续提高“无容忍区”及“容忍区”的解析度,使其变得更精准。戈尔茨坦说,许多科学家和大学希望使用这个新工具,在阴性病人中寻找致病突变,帮助辨识有可能影响罕见与普遍疾病风险的基因组变种。
- 2026 大检验年会:未来已来,CCDLM 2026筹备正式启动!
0评论2025-08-23
- FDA批准了用于儿童鼻塞的无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
0评论2025-06-08
- 360亿!财政部下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资金
0评论2025-06-08
- 又一卫健委主任,任上被查...
0评论2025-06-07
- 编外人员投诉公立医院同工不同酬,官方回应!
0评论2025-06-07
- “全球最大医院”之父阚全程被查,曾任河南省卫健委主任
0评论2025-06-06
- 北京发布24条举措促进高精尖产业对外开放
0评论2025-06-05
- 【聚焦】县医院们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0评论2025-06-05
- 46款IVD产品获批!5月30日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
0评论2025-06-04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11位医院领导被撤职
0评论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