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辛辛那提儿童病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lography of a Lewis-Binding Norovirus, Elucidation of Strain-Specificity to the Polymorphic Human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的文章,阐述和探讨了诺罗病毒与Lewis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受体(HBGAs)结合特异性的结构基础与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公布在美国《PLoS病原体》(PLoS Pathogens)期刊上。
这项研究由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的李雪梅研究员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病医院医学中心Xi Jiang教授研究组的共同研究完成,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疾病专项基金的资助。诺罗病毒(Norovirus)是引起人类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非细菌性病原体。
不同种株的诺罗病毒识别人体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不同类型的组织-血型抗原,识别过程通过诺罗病毒衣壳蛋白的P结构域与HBGAs末端的寡糖残基结合来完成。 VA207作为G-II基因群的病毒株,主要识别lewis型血糖抗原,这与目前已具有结构基础的VA387、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有着不同的结合模式。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根据诺罗病毒VA207衣壳蛋白P结构域与Lewis四糖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识别四糖的活性位点位于蛋白二聚体作用界面的口袋中,蛋白和四糖分子之间具有稳定而广泛的氢键网络体系,参与蛋白-寡糖相互作用的残基在诺罗病毒家族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作用模式属于典型的诺罗病毒G-II型基因族的作用模式。
突变实验和蛋白-寡糖作用检测实验结果证实,参与该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对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识别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该残基的突变将导致与原来HBGAs寡糖分子结合能力的丧失并使其具有识别新的HBGAs寡糖分子的能力。
这项研究通过对诺罗病毒衣壳蛋白与lewis寡糖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有助于对诺罗病毒与HBGAs的识别作用和侵染宿主提供全面、合理的结构解释,同时为研发抗诺罗病毒药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2026 大检验年会:未来已来,CCDLM 2026筹备正式启动!
0评论2025-08-23
- FDA批准了用于儿童鼻塞的无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
0评论2025-06-08
- 360亿!财政部下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资金
0评论2025-06-08
- 又一卫健委主任,任上被查...
0评论2025-06-07
- 编外人员投诉公立医院同工不同酬,官方回应!
0评论2025-06-07
- “全球最大医院”之父阚全程被查,曾任河南省卫健委主任
0评论2025-06-06
- 北京发布24条举措促进高精尖产业对外开放
0评论2025-06-05
- 【聚焦】县医院们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0评论2025-06-05
- 46款IVD产品获批!5月30日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
0评论2025-06-04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11位医院领导被撤职
0评论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