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研究组,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进而在人体长期存在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上。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约有1.2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被感染后,乙肝病毒可在其体内持续存在数年,并可在青春期后陆续发病。迄今为止,尚不清楚乙肝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在体内长期生存的原因。
此项最新研究对15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免疫学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者体内的主要抗病毒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自然杀伤细胞也难以被激活,激发该细胞发挥杀伤病毒作用的双信号分子NKG2D/DAP10和2B4/SAP明显减弱。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大量存在一种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1,该因子可导致自然杀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失去抗病毒作用,用抗转化生长因子b1抗体进行处理,可较大程度恢复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成果对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长期持续感染的机制有较大帮助。
- 2026 大检验年会:未来已来,CCDLM 2026筹备正式启动!
0评论2025-08-23
- FDA批准了用于儿童鼻塞的无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
0评论2025-06-08
- 360亿!财政部下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等资金
0评论2025-06-08
- 又一卫健委主任,任上被查...
0评论2025-06-07
- 编外人员投诉公立医院同工不同酬,官方回应!
0评论2025-06-07
- “全球最大医院”之父阚全程被查,曾任河南省卫健委主任
0评论2025-06-06
- 北京发布24条举措促进高精尖产业对外开放
0评论2025-06-05
- 【聚焦】县医院们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0评论2025-06-05
- 46款IVD产品获批!5月30日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
0评论2025-06-04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11位医院领导被撤职
0评论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