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19:00,「检验结果互认专题讲堂——POCT质量管理论坛」在《临床实验室》视频号独家上线直播,该论坛由《临床实验室》编辑委员会主办,快臻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围绕POCT质量管理及结果比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享。
开场·致辞」
首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国军教授致辞并主持论坛启动。
张国军主任表示:
POCT是体外诊断领域中发展较快速的一个分支,现在随着POCT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在病人床边,POCT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如,检验科、基层的医疗机构、大医院的急诊科等,现在快速新冠核酸、抗原检测,对整个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张国军主任将POCT管理总结为“三多一少”:操作人多、应用场景多、品牌多,整个流程管理少。张国军主任表示,结果互认最关键的一点是互认项目的质量,所以今天的POCT质量管理论坛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POCT质量方面的一些困惑。随后进入论坛的专题讲座环节。
「学术报告·壹」
第一个带来学术报告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副主任江虹教授,报告题目为《POCT与中心实验室结果比对》。
江虹主任开篇以实际病例入手,指出了POCT与中心实验室结果比对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POCT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院内多种品牌设备同时使用,病人数据互认、质量管理存在困难;室内质控数据监控难;结果、质控等手工记录,带来潜在医疗风险等。
2021年国内检验医学期刊发表的一篇文献提出加强POCT质量管理的建议,其中一条为加强不同检测系统间POCT仪器间的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地方卫健委或者临床检验中心也发布了POCT的应用管理规范,都提到了POCT项目需要与中心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
随后,报告分享了确保POCT设备性能可靠及流程规范的前提下,华西医院进行的血糖、血气分析、肌钙蛋白项目与中心实验室比对流程,在这部分报告中还分享了国外文献中的比对方案。
报告最后,江虹主任介绍了结果一致性比对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化的管理使得我们在中心实验室就能了解检验设备的全貌及数据统计分析、监控质控偏差及变化趋势等等。
总的来说,POCT检测的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术报告·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主任袁慧教授带来题为《肌钙蛋白检测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未来向何处去》的报告。
袁慧主任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指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接着报告结合指南介绍了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对于我国肌钙蛋白临床检测现状,通过2018-2021年参加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来看,结果一致性不好。调查数据显示即便是同一厂家不同型号设备的肌钙蛋白检测抗原位点也可能不同,这种差异造成了检验结果标准化、一致化的难点。
袁慧主任指出,心肌肌钙蛋白标准品的研制会对检验结果标准化奠定一定的基础,随后报告分享了国内外肌钙蛋白标准物质的研制及溯源实践:
由于肌钙蛋白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因为抗原位点不同,要实现真正的标准化,还必须采用适用于所有制造商的抗体,包括捕获抗体和检测/信号抗体的标准化,所以肌钙蛋白的标准化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
「学术报告·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清涛教授带来《医院内POCT质量管理探讨》的报告。
报告以POCT的定义开篇,接着介绍了POCT的四大特征:设备体积小、便携;检测速度快;标本类型包括全血,可以免去标本的处理环节;多场景的应用。
王清涛主任指出:
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应用方如何做好POCT的质量管理,如,医院领导要重视,要有专门的组织人员参与工作;临床应用要实现规范化(选购合格的产品,并且要做好全周期的管理;人员准备;使用前验证;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等);王清涛主任以团队糖化血红蛋白POCT检测实践为例,介绍了量值溯源与外部校准的重要性;源自操作人员的风险点;POCT应用标准指南等内容。指出要想做好POCT的质量管理,人机配合+管理很重要,报告最后对POCT的趋势与展望进行了分享。
「互动·讨论」
至此,学术报告部分圆满结束,接下来是论坛的问题讨论、互动环节。
《临床实验室》编辑部在策划大讲堂之初,曾在读者中开展过问卷调查,得到了读者比较关注、亟待解答的一些问题,张国军教授、江虹教授、袁慧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陈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助理蔺亚晖副研究员,5位专家针对读者提问进行热烈的讨论,互动内容详见《临床实验室》8月刊。专家们的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为论坛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POCT质量管理论坛”也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期待下一场7月26日19点「结果互认促进检验医学发展论坛」的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