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新发现 助力解密代谢综合征发生原因
日本研究人员在28日的《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细胞核中一种酶能够抑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使代谢变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 熊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在肌体处于肥胖
0评论2012-04-014157
Hepatology: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对慢性丙型肝炎预后不利
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既反映了贮存铁的增加,也反映出全身处于炎症状态,这两者都不利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预后。因此,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的Christian M. Lange等人全面分析了血清铁蛋白及其遗传因素在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和治疗
0评论2012-04-014155
德国研发出水体细菌快速检测新技术
淡水和饮用水水体质量检测标准都有相应的法律标准值。但是目前的标准检测程序由于要进行一段时间细菌培养,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得到检测结果。 为了实现水质量快速检测,更好保障社会公共健康和避免经济损失,德国联邦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清洁水和饮用水细菌监测
0评论2012-04-014169
科学家首次发现人脑神经纤维排列方式
对于肉眼来说,人类大脑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波浪般的肿块和沟槽模式。
然而发表在3月3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些曲线当中实际上是由大约成直角的彼此交叉的神经纤维构成的网格。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近开发出的方
0评论2012-04-014156
日发现痢疾杆菌攻击人体的机制
东京大学教授笹川千寻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痢疾杆菌借助特殊蛋白质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研究小组发现,痢疾杆菌侵入肠道下部的上皮细胞时,人体会激活免疫功能,力图击退痢疾杆菌。但痢疾杆
0评论2012-04-014135
高危后艾滋病检测不可忽视
我们知道在高危后,有些人会一点症状也没有,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自己对艾滋病检测的忽视,从而是使一些已感染艾滋病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最终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顺其自然的死亡。 有些人在发生高危之后,会出现一艾滋病的初期症状
0评论2012-04-014141
业界呼吁统一智能医疗标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智能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智能医疗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全球发展智能医疗的大趋势之下,未来应加大智能医疗方面的投入,并尽快出台相关的统一标准。处方纸已经从我们的日常生活
0评论2012-04-014173
结核杆菌的“自述史”
Hello,大家好,我是一株结核杆菌,相信大家对于我们家族都不陌生吧,曹先生笔下“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的林妹妹,便是我们这些“人见人恨,花见花败”的结核杆菌家族的杰作,不过文学到底只是文学,当不得真的。若想知道在这几
0评论2012-03-314192
科学家揭示细胞蛋白互作新机制
细胞信号相互作用对于生物机体来说意义重大,那么细胞膜上的脂质,或者说是脂肪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D
0评论2012-03-314161
唐氏综合症检测手段“大论剑” 无创DNA技高一筹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前检测手段,DNA检测凭借无创、快捷、精确等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准妈妈的关注。然而,在曲折中前进是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创DNA产前检测甫一临床应用就一直受到部分专业人士的质疑,随着近年来引进这种技术的医院不断增多,与之相关
0评论2012-03-314204
- 个人基因组测序时代来临 只需1000美元
0评论2012-03-31
- 受精过程新发现:有望以很少精子人工授精(图)
0评论2012-03-31
- 罗氏上调收购Illumina报价至65亿美元
0评论2012-03-31
现代医疗技术的和谐发展之路
现代医疗技术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其社会功能和角色不可能逃离现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用。它在为人们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深刻的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不仅引起科技哲学、生命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普遍关
0评论2012-03-314185
德找到“饿”死癌细胞的新方法
新华社柏林3月28日电 (记者郭洋)德国维尔茨堡大学28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虽然对付癌细胞很困难,但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关键酶,抑制它可以让癌细胞“饿”死。与切断营养源让癌细胞“饿”死的办法相比,这是一种新的使其“饿”死的方法,且实施起来更
0评论2012-03-304123
乙肝病毒在人体长期存在机制有新解
本报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研究组,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进而在人体长期存在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上。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约有1.2亿人被
0评论2012-03-304160
了解艾滋病存活时间 避免感染艾滋病
我们一般感染艾滋病,都是在某一情况下,接触了某一样东西才会觉得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而当我们了解了艾滋病存活时间,那我们就会更加准确的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相关调查显示:艾滋病在不同环境下,存活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而它如果存活的时间
0评论2012-03-304271
三维识别为疟原虫感染检测加速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近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课题支持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京发布,由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等研究人员,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疟原虫感染上取得进展
0评论2012-03-304147
汉族先心病致病“元凶”现形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王 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课题组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人体内一种叫MTRR的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点,可显著增加汉族人群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这一发现对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
0评论2012-03-304154
绍兴人民医院 血脂化验单增危险分层提示
本报讯 (特约记者俞 欣 通讯员鲁雄飞)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王学山拿到的血脂化验单与以前不一样了,在一个个高低指标箭头的最后有两行提示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下列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冠心病或冠心病等
0评论2012-03-3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