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男,70岁,泌尿外科门诊,肉眼血尿1月余,初步诊断膀胱肿瘤,外院查APTT延长来诊。血常规检查:血常规:RBC 3.04×1012/L↓,HGB 85.8g/L↓,HCT 0.27↓,WBC 7.16×109/L,PLT 456.9×1O9/L↑;凝血四项检查:PT 14.4s(9.0-15.0),FIB4.23g/L↑(2.0-4.0),APTT 65.5s↑(20-40),TT10.9s(9.0-15.0);凝血因子Ⅷ 29.3%↓(78.0-128.0),凝血因子Ⅸ 8.9%↓(68.0-128.0)。
让大家久等了,本次互动,阅读量389,共有105名朋友参与互动,参与率27%。第1题超过一半人选择了获得性血友病,其余四个答案都有人选;第2题,64.76%人选择了APTT纠正试验,60%人选择了因子抑制物定量,显然是顺延了第1题的选择;第3题,64.76%的人认为上述凝血四项可以审核,实际上,HCT是一个干扰项,贫血标本对APTT的影响一般不大;第4题,无论是因子抑制物还是狼疮抗凝物,同时出现8、9因子降低,应该怀疑APTT受到干扰,应该进行稀释测定才可能得到准确报告。
下面看一下这个案例的后续检查吧:
① APTT纠正试验
表1:患者纠正试验结果
项目 | 结果 | 单位 | 参考区间 |
APTT(正常血浆) | 32.1 | s | 23-40 |
APTT(正常血浆-2h) | 37.6 | S | |
APTT(患者血浆) | 60.5 | S | 23-40 |
APTT(患者血浆-2h) | 71.6 | S | |
APTT 1:1纠正(即刻) | 57.8 | S | |
APTT 1:1纠正(2h) | 61.8 | S |
② 狼疮抗凝物质检查
表2:患者狼疮抗凝物质检查结果
项目 | 结果 | 参考区间 |
DRVVT-S(筛选) | 2.28 | - |
DRVVT-C(确认) | 1.02 | - |
NLR(标准化比值) | 2.24 | <1.2 |
NLR的临床意义 | 1.2-1.5弱阳性,1.5-2.0中度阳性,>2.0强阳性 |
注:DRVVT-S稀释的蝰蛇毒试验的筛选试验,DRVVT-C稀释的蝰蛇毒试验的确认试验,NLR=DRVVT-S/DRVVT-C。
③凝血因子8、9稀释8倍后测定
项目 | 结果(原倍) | 结果(稀释后) | 单位 | 参考区间 |
Ⅷ因子活性 | 29.3 | 105.6 | % | 78-128 |
Ⅸ因子活性 | 8.9 | 58.4 | % | 68-128 |
④其他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非典型ANCA:弱阳性(1:10);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抗核抗体弱阳性,斑点型1:100;抗核提取物抗体ENA阴性。抗双链DNA抗体:11.11IU/L(参考区间0.00-7.00IU/L)。
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择狼疮抗凝物,还是因子抑制物,放在这个疾病(肿瘤),都有可能出现APTT延长,且内源因子下降,此时需要更多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脱离临床谈实验室结果,是片面的;但全面完善的实验室检查,亦有助于厘清临床诊疗思路。
我在接触到这个结果,第一反应便是狼疮抗凝物,加做了DRVVT后,果然是强阳性;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如果是8因子抑制物,恐怕8因子活性会更低,而9因子不一定会受到这么大的影响,因为APTT的秒数不算特别高,不至于有特别高滴度的8因子抑制物。
无论如何,选择8因子抑制物和狼疮抗凝物,以及与此相关的进一步检查都是值得肯定的!
来源:凝血6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