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RPR检测实验的几问几答
作者 | 李玉玮
单位 | 唐山南湖医院检验中心
RPR是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实验,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凝集反应,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是区分梅毒是否为现正还是既往感染的重要方法。
那么看似简单的一个实验,从试剂的保存,到操作过程,再到后期的结果解读,简单里存在着复杂,下面是我工作中总结的几点应该思索和注意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学习。
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混合液
RPR试剂检测只适用于血清或是血浆标本,用于脑脊液检测的是VDRL实验。VDRL是唯一诊断神经梅毒的标准方法,对CSF有较高的特异性。
不可以。原因是大量的乳糜颗粒会与试剂中的载体碳粒粘附在一起,造成结果的假阳性,或是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造成假阴性。
不能。必须是同样的标本类型才能比较滴度。一般血浆标本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血清标本。
2-8度保存的血清或是试剂需在室温放置30min之后才可以使用,试剂充分混匀后,需用专用的滴针弃去第一滴,然后垂直自由落体滴加在反应板上,一滴是17微升,不是50微升。
不能。要用生理盐水稀释。生理盐水属于体液的等渗溶液,抗原抗体反应有其最适的电解质浓度,0.85%,接近0.9%生理盐水浓度,如采用蒸馏水,会降低最适离子强度,影响抗原抗体反应。
8分钟后要立即判定结果,不超过3分钟判定结果是有效的。
不能用振荡器。滴加抗原后,立即拿起反应板,倾斜30°旋转数次,让抗原抗体样品尽快混合,将卡片置于水平旋转仪上,启动仪器反应程序(100r/min,8min.)。
不可以。现在我们实验室都采用的是反向检测程序,先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如果特异性抗体阳性,然后再做RPR。所以即使RPR原倍是阴性,也要将样品稀释到1:16,来排除前带效应。结果报告到1:16阴性,说明已经进行稀释,排除了前带效应。 不可以,需在明亮的光线下,肉眼观察结果。VDRL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果。纸质反应板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下,不能冰箱保存。
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排除复发、重新感染;连续2个随访周期(≥6个月)血清抗体维持在±1滴度范围之内的低水平(滴度≤1:8);无实验室的技术性和方法学误差。个别患者可终生存在血清固定。
低滴度值不可以排除假阳性反应。感染的初期,抗体的滴度还很低或是治疗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一般表现为一期低、二期高、三期减低的特点。
一般为RPR实验的假阳性。常见疾病因素有SLE,麻风病,传单,病毒性肝炎,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引起患者体内心磷脂抗体的增多。生理性因素常见的有孕妇和老人体内的一些自身抗体影响。
通过上面的几问几答,不知道有没有使大家对RPR有更深的认识呢?小小的实验中存在着大大学问。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除了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操作外,还要多动脑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因本人水平有限,如文中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吾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