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一张奇怪的甲功报告,你会解读吗?
作者:沙文彬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那是最好的一天,那是最坏的一天;那是智慧的一天,那是愚蠢的一天;那是普通的一天,那是特殊的一天……(编不下去了)
之所以要这么抒情,是因为那一天,笔者终于揭开了一个长期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什么谜题呢?请看图片:
这是一份我院ICU患者的甲功报告。我们知道,对于人体内的甲状腺机能,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因此,甲功报告中的FT4/T4,与TSH之间,一般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FT4/T4升高时,TSH一般是明显降低的。
但像上图中FT4/T4升高,TSH却完全正常的模式,则是极为罕见的。一般只会出现在垂体TSH瘤、甲状腺激素抵抗、抗甲状腺素抗体等罕见情形下。
但这位患者的怪异结果,会是这些罕见原因导致的吗?
不是!
因为类似的结果,近两年来笔者已经发现了好几例,而且都出现在我院ICU的患者中。这些患者还有个共同特征——都是因农药中毒入院。
这些患者FT4/T4反常升高,但在住院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出现任何与甲状腺素升高有关的临床表现。因此,这是由某种干扰因素导致的“假象”,就是最合理的解释。
难道是农药对甲功检测造成了干扰?
并不是!
因为这些患者FT4和T4升高的程度,可以说是出奇的一致:FT4结果都在参考上限的1.5~2.1倍之间,T4都在参考上限的1.1~1.3倍之间。
如果是农药所致,由于种类各异、喝下的量不同、当事人体质差异,不可能出现升高幅度如此一致的情况。而且,文献中也未见农药干扰甲功检测的报道。
既然不是农药,难道是救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造成了干扰?会是什么药呢?
审视这些患者的用药情况,笔者发现了一个重大“嫌疑人”——碘解磷定。
碘解磷定是有机磷中毒的解毒剂,其主要解毒机制,是让中毒者体内的胆碱酯酶重新活化。碘解磷定中含有高达48%的碘,比常见的容易引起甲功异常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碘含量37%)的碘含量还要高。
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时,该药一天的用量可高达24克,其中含碘11.5克。而一般成人每日的碘摄入量,仅推荐0.1毫克[1]。两者之间相差约10万倍。
所以,就是碘解磷定导致这些患者的FT4/T4假性升高?
也不是!
笔者之所以敢这么肯定,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碘,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即Walff-Chaikoff效应)。因此大量使用碘解磷定,不太可能导致FT4与T4的升高。
文献中也没有碘解磷定影响甲状腺生理机能,或干扰甲功结果的报道。(虽然目前看来,碘解磷定不会对甲功项目造成影响,但其对常见的生化项目,可能造成很大的干扰,值得警惕[2])
(2)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非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身上,也出现了上述反常结果。比如下图中的患者是三唑酮(非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在治疗过程中,也完全没用到碘解磷定,但她的FT4/T4依旧升高。
不是碘解磷定,又会是什么药物呢?笔者的目光,注意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药物——肝素。
临床上肝素的使用那么常见,甚至很多真空采血管中都以它作为抗凝剂。肝素会是造成甲功结果异常的元凶吗?
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
bingo!是的!!
有的检验人,可能要犯嘀咕了:不可能吧,平常我们也用肝素管测甲功,怎么就没发现结果偏高呢?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常见的,如维生素C对血糖氧化酶法反应的干扰,是其本身直接参与、造成的干扰。因此只要血清中存在大量的维生素C,不论是体内就存在的,还是离体后加进去的,都可以造成干扰。
肝素对甲状腺激素检测的干扰,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干扰。与常见的干扰物不同,肝素并不能直接参与、造成干扰效应,而是需要一些“中间商”才能完成。
其大致机制是:进入人体内的肝素,会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脂肪酶。血液离体后,脂肪酶会水解甘油三酯,生成游离脂肪酸。过量的游离脂肪酸,会与甲状腺激素竞争血浆结合蛋白上的位点,从而导致游离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3]。
因此,要使肝素对甲状腺激素检测造成干扰,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1)肝素必须是注射到人体内的。单纯使用肝素抗凝的采血管,是不会出现这种干扰的。
(2)待测血清中,应含有足量的甘油三脂,这样才能产生过量的游离脂肪酸。
(3)待测血清经过长时间的放置,或检测过程中长时间的孵育,以便脂肪酶有足够的时间来水解甘油三酯。
我们ICU在接诊农药中毒的患者后,都会立即进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CRRT)。在此过程中,会一直使用大量普通肝素抗凝。因此就会出现上述的干扰情形。
肝素的使用,在临床中很普遍。但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肝素干扰甲功检测的报道呢?原因应该有这么几个:
(1)该现象首次报道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及随后的研究中,使用的甲状腺激素检测方法,多为平衡透析法和放射免疫法。这些方法中,孵育时间很长,所以很容易出现干扰。例如,平衡透析法在检测时,一般需要在37℃孵育约20小时。
而现今检测甲状腺激素检测,多采用化学发光法。孵育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甚至只有十几分钟,因此此类干扰的报道很少[4-5]。
(2)在检验和临床书籍上,对此现象缺乏介绍。在中文文献中,对此现象的研究,更是一篇空白。这就导致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对此现象毫无认知。因此,即便遇到了干扰的案例,也不会解释。可能一句“测的不准”,就不了了之了。
(3)很多使用了肝素的患者,往往病情很重,因此他们的甲功结果中会出现“正常甲状腺机能病态综合征”。此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就是甲状腺激素真性降低。如果同时合并肝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假性升高,二者的效应,很可能会相互抵消。这样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就可能表现为“正常”,使得肝素的干扰很难被识别。
同时,在正常甲状腺机能病态综合征的一些阶段,也会出现FT4的升高[6]。因此,肝素引起的FT4升高,也容易被归因于该综合征所致。
当然,有一些问题,还没有答案。比如,不同品牌的化学发光仪,对此种干扰的表现是否相同?再比如,肾病科透析的患者,也会用到肝素,为什么却没有出现上述干扰?
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本难念的经,参一时,参不透啊。
来源: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