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布病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检验视界网 4292 2020-01-14

作者 | 康婷芬

单位 |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



2019年11月底,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技术团队2名学生检测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截止12月25日,兰州兽医所学生和职工血清布鲁氏菌抗体筛检测累计671份,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人员累计181例,抗体阳性人员除一名出现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无症状。甘肃通报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当地药厂废气带菌,一人有症状。

1.jpg


元旦当天前往兰州11所定点医院进行布鲁氏抗体检测的市民有千余人,有位女性市民滴度在1:400为阳性的基础上,还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布病还在持续发酵,真的令人恐慌,那到底什么是布病呢?


笔者想拿自己曾经在大医院进修时遇到的一个病例来做分析。



某天,微生物血培养仪报警,提示呼吸科患者做的血培养已生长细菌!取瓶中血液接种平板,并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如下图


2.jpg


从未见过这种成片状排列,细小的如细沙状的阴性小杆菌。难道是布鲁氏菌感染?将含有的沉渣瑞氏染色,细菌更有特点。


3.jpg


患者病情:男,40岁。间歇性发烧一年半,热型呈波浪热,伴关节肿痛。患者职业:杀羊。病情呈流行病学,血中细菌形态均符合布鲁氏菌感染的特征。


因为此菌特殊的危害性,为避免实验室及病房医务人员感染,立即通知省疾控中心,请协助鉴定。两天后得到通知:患者为布鲁氏菌感染。



此菌确诊后笔者进行了总结:布鲁氏菌需2~3天才能在血培养仪中报警。接种平板后,3天才能生长肉眼可见的菌落。待长出菌落后仪器鉴定,1天后报告。长达7天的确诊过程,因不知此菌的危害性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经呼吸道传播的气溶胶,经口传播的消化道,伤口的血液传播3条途径极容易被感染。


更大的隐患是:如接种后48小时未见细菌生长,极易被认为是仪器偶然出现的假报警。此时已经是抽血后第5天,按规定发出未生长细菌的报告。病房的医务人员在未接到通知,会将这种患者当作一般发热,不会引起重视。


在没有必要的生物防护时,长达一周的时间中,医生护士的查房,护理,密切与患者接触,可被传染的可能性更大。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告知病房,及时对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这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微生物的确诊过程:

⑴48小时后血培养仪报警,接种后取血标本涂片镜下发现呈片状的阴性小杆菌,细沙状;

⑵瑞氏染色见更清晰的片状成堆杆菌;

⑶患者职业是杀羊,兽羊肉。发热一年半,热型为波浪热。关节肿痛。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俗称“懒汉病”。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患布病的羊、牛、猪等及其肉、皮毛等相关产品而感染发病,其中羊是主要传染源。


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痛、乏力,有的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严重者导致病情慢性化、以致丧失劳动力等。


病菌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如果在接触猪、牛、羊后,出现反复发热,且呈波状,如一周发热,一周降温,第三周突然再次发热,很可能是感染了布鲁氏杆菌,要及时就医。


4.jpg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