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糖2+,合并糖尿病?

检验视界网 4230 2020-02-24

作者:胡志愿 赖沛娟

单位: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前  言




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而形成的最终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因此尿液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疗效观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有形成分检查,目前检验科大都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但是当大批量标本处理的时候,极容易忽视理学指标异常标本(如高浓度血尿、重度黄疸尿等)所造成的干化学假阳性问题,而这些结果势必导致干化学与镜检(尿有形成分)结果的矛盾,误导临床医生,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事故。

检验君和同事日前就碰到了一例肉眼血尿影响尿干化学检测结果的例子,现分享如下。



案例经过




患者是一个年仅30岁的年轻女性,因泌尿系统感染到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体液岗的同事在检测小便常规时看到她的尿糖2+,其他干化结果也很异常,于是请教我如何处理。我找到病人标本一看,高浓度肉眼血尿(图1)。

3_副本.jpg

▲图1  病人尿液标本外观呈高浓度肉眼血尿


我立刻明白了症结所在,于是将尿液用吸管吸取到另外一支小试管,置于离心机以1500rpm/min,离心5min。随后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干净的塑料管,做干化学检测,前后2次尿常规检测结果如图2、图3。

4_副本.jpg

▲图2 标本离心前尿液常规检查结果


5_副本.jpg

▲图3 标本离心后尿液常规检查结果  

离心前亚硝酸盐(NIT)、尿糖(GLU)、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酮体(KET)等尿干化学阳性项目离心后检测为阴性,尿潜血(BLD)、白细胞(LEU)与镜检结果相符,因此结果可以发出。



案例分析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尿色正常,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而肉眼血尿是外观能看到不同程度红色浑浊的尿液,其含血量每100mL达到或超过0.1mL,由于出血量的不同,红色深浅及浑浊程度不一。

血尿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等,也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某些全身性疾病,此外经期女性的尿液标本由于取样问题也容易出现肉眼血尿。由于肉眼血尿的颜色和大量红细胞的存在,使其对尿液干化学的一些分析项目产生了干扰。

肉眼血尿样本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出血量的多少使尿液颜色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和浊度,对尿干化学的干扰程度也不一样,假阳性的原因与血尿的红颜色有关,尿液干化分析仪检测原理是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使尿多联试带上的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虽然试剂条带上有空白模块校准域,但当血尿的红色超过其域值时,就会出现相关化学反应的假阳性。

我科使用的是爱威AVE766+752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其中AVE766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AVE752是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检测尿液12种化学成分,因为白细胞(LEU)、酮体(KET)、亚硝酸盐(NI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尿糖(GLU)阳性时的颜色分别是紫色、紫红色、粉红色、红色、红色、紫红色。

而血尿的红色跟WBC、KET、NIT、BIL、URO、GLU呈阳性反应时的颜色相近,当红色达到一定程度时,超过空白模块校准域,就出现了以上几种化学反应的假阳性。

在很多研究中已经证实,未经处理的血尿标本直接上机,会导致多种干化学结果异常[1]。因此,碰到肉眼血尿样本,标本必须在离心前先完成镜检,离心后用上清液做尿干化学项目,这样才能去除血细胞的干扰,给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尿液常规检查结果。



总  结




目前自动化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由于干化学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试剂带易受尿液中化学因素的干扰,且检测过程中许多环节易受影响,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除了肉眼血尿影响尿干化学结果,高胆红素尿也会导致尿隐血和尿胆原假阳性,从理论上说,颜色和浊度明显异常的尿液标本,都会影响尿干化学结果。

因此,临床工作中遇到肉眼血尿、胆红素尿或其他颜色的尿,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以提醒临床医生分析结果时注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进而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离心(比如血尿或其他浑浊尿)、手工尿化学检测法(比如胆红素尿对尿胆原的影响)等来纠正尿干化学结果,以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正良,金兰,王嫦莎.肉眼血尿对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影响探讨[J].检验医学,2008(04):431-432.

来源:检验医学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