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合并获得性血友病的凝血状态
患者男,61岁,一个多月前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右侧肢体无力入院,头颅CT检查确诊脑梗塞,予以手术取栓后继续住院治疗。随后出现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脓毒症。
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基本正常,但在近日出现凝血时间的显著延长:
APTT:95.6秒 (Ref:29-42)
PT:17.6秒(Ref:11.5-14.5)
FIB:3.06g/L(Ref:2.0-4.0)
TT:15.1秒(Ref:14-19)
D-D:0.51 ug/mL(Ref:<0.5)
WBC计数:15.56 (Ref: 3.5-9.5×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1.98(Ref: 1.8-6.3×109/L)
单核细胞计数:1.39 (Ref: 0.1-0.6×109/L)
RBC计数:2.56(Ref: 4.3-5.8×1012/L)
PLT计数:556(Ref: 125-350×109/L)
脓毒症DIC?但实验室积分尚不达显性DIC诊断标准。
患者APTT还在进行性延长,进一步检查:
APTT延长纠正试验:Rosner指数20.0,温育后进一步延长,提示可能存在时间依赖性凝血抑制物。
狼疮抗凝物:阴性
FVIII:8%
FIX:60%
FXI:65%
FVIII抑制物检测:1.0 BU/mL
考虑诊断获得性血友病甲
患者以脑梗入院,有较严重的肺部感染、脓毒症,继而又出现获得性血友病,提示同时存在促凝与抗凝因素的复杂凝血状态。尽管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但患者并无出血表现,表明机体可能达成某种凝血再平衡。
细胞因子普遍升高,提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处于活化状态(U/mL):
IL-1β:10.5 (Ref:<5)
IL-2R: 1213 (Ref:223-710)
IL-6: 1577 (Ref:<7.0)
TNFα: 36.7 (Ref:<8.1)
患者其他反映凝血激活的特异性血浆标志物基本正常: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1.1 (Ref:<4.0)
VWF活性:153.4% (Ref:50-200)
纤维蛋白单体:5.0 ug/ml(Ref:<6.0)
肿瘤标志物全套、风湿全套均正常。
那么什么凝血试验能够反映该例的炎症相关促凝作用?
进一步检测患者高岭土激活的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结果如下图:R时间延长至12.7min。对于APTT100秒左右、存在因子抑制物的标本来说,不算是很明显的延长。
在血浆APTT与TEG全血试验R时间之间显著的区别是否归因于后者血细胞的作用,例如活化的单核细胞高表达组织因子?
我们尝试将上述TEG试验的全血标本短时间低速离心,吸取中间白细胞层后混合标本再次检测TEG,结果如下图,R值进一步延长至17分钟。提示该标本白细胞可能存在显著促凝作用。
虽然患者PT也明显延长,但组织因子激活的TEG(r-TEG)试验的凝血时间ACT完全正常,或也提示血浆之外血细胞的促凝作用。
尽管只是一个粗略的试验,也反映了细胞在凝血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评估重症感染、白血病等情况下循环中白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单核细胞)的促凝作用,或有助于这类凝血状态复杂患者的结果解释和处置。
来源: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