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三令五申,为什么还有人在顶风收取 「核酸加急费」?

作者:骆秉涵   4241 2022-01-25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鑫介绍,北京各类检测机构在开展核酸检测时,价格为单检每次不高于35元,混合检测每个样本不高于8元,不得收取加急费


各有关检测机构应主动在显著位置公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混合检测价格,严格按照规定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


源自:1月18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8场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五支队支队长韩涛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全市加强价格执法检查 ,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对不执行政策收取加急费等变相提高核酸检测收费标准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倍以下罚款,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


三下通知,2021年国家卫健委尽全力将单次抗体检测的价格最终控制在35元以内,混检的价格更是一降再降。而所谓的加急费用,利用检测机构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差,妥妥发了一笔“横财”。


这也浮现一个社会现象:当每个人都有能力做核酸,且各个核酸检测点可以做到“愿检尽检”的时候,社会分秒必争的“快节奏”与难以预估的”核酸检测时间“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

究其根源,什么人群在迫切要求”加急


01  急症就医,却无法通过”预检筛查表“


疫情常态化后,前往很多医院就医都需要填预检筛查表,但是对于有特殊旅居史、有典型症状或为服务行业的患者,都需要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疫情中高风险区及部分人员复杂的医院,甚至要求全部患者都得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图 北京某三甲医院预筛表

并且很多医院核酸门诊需要预约,名额有限,也不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这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就医的患者(无发热症状及肠道反应)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02 乘坐公共交通


虽然出行方式不同、目的地不同,但在目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布的大环境下,“48小时内核酸”是标配

场景一:突发事件,短时间内需乘坐公共交通


异地求医、需要及时对检验科仪器进行维修的技术工程师、突然开设的考试、家人的离去等,这类人群都希望在12小时,甚至6小时内完成进出城。

场景二:卡点失败,核酸迟迟不到/有效期即将逾期


未看清核酸报告失效时间、当地政府要求以采集时间为准而非报告时间、预留时间不够,医院迟迟未能发报告……都会让人们迫切的有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并且恰逢春运,错过一趟车或一趟飞机,很有可能就导致无法回家。


场景三:36小时的火车,上车前在有效期,下车后逾期


这种情况对于远距离求学的大学生太熟悉了,如果可以在上火车前12小时内就拿到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就可以避免下火车后的再次核酸、再次等待。直接顺顺利利回家,缩短旅途的奔波。

拿到核酸检测结果,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快检快出,力争6小时内反馈各类人群核酸检测结果,
最长不超过12小时,并及时将数据上传北京健康宝


发热门诊通常可以保证两小时内出报告,但并不适用于以上有“加急”需求人群。

而在实际操作中,核酸检测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各个医院的回答都很模糊、很笼统,直接回复“24小时内出报告”的医院绝对不在少数

有短时间取结果的需求,市场便也出现“五花八门的加急服务”。

这实际上已不是人们对“缩短核酸检测时间”的极致追求,而是民众对现有核酸检测服务的“不满”

不该加的是“项目费用”,该加的是“服务费用”


首先表明观点,笔者坚决不赞同一切以“缩短报告时间”为噱头的加急,更拒绝此类价格违法行为。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们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基本原则,所谓的“钞”能力在此完全不能受用。


斩断不良的市场走向,民众的需求仍在。在疫情常态化下,多样的、灵活的核酸检测服务却仍面领着“难以落地”的困局。

2021年10月,国家级卫健委曾在《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通知》中强调,核酸检测机构要向社会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但这种带有急诊性质的核酸检测服务,势必会进一步提高对医院人力、物力、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24小时核酸”服务的暂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该服务通常都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医院提供,效益不好的医院真真耗不起。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形势持续走低,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财政压力较大。部分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出现拖欠现象。官方又多次下达文件降低核酸检测收费标准。本已压低的人力成本又被一压再压,那么这些一线核酸检测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如何解决?如果无视这些,即使靠行政命令禁止乱收费,恐怕仍是治标不治本。


就此,对于在非常规时段进行核酸检测的患者,是否需要像急诊挂号一样,增加相应的服务费?让相关医技人员的劳动值钱起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1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主要服务于老年人的“上门核酸检测”在各大平台登陆。能够让老人在正式就医前减少奔波,或直接完成以家庭/团体为单位的核酸检测,真实的做到了便民。


但笔者也发现,目前此类服务大多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完成,缺乏公立医院的加入,在定价、服务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可能缺少“模板”,这方面的漏洞可能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

新冠病毒的检测,除了我们常规做的抗体检测,还有抗原检测。后者又被称之为抗原快检,体积小巧,技术门槛低,在样本含量充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半小时内出结果。可以快速普及到需要快速获得结果的火车站、飞机场、港口和基层医疗机构,随来随检


但其问题也很明显:


  • 一是目前难以兼容医院检验科的检测报告,可能面临下飞机后再次核酸的无奈场景。

  • 二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也就导致了项目检测费用的提高。

  • 三是若开设所谓的核酸检测“快速通道”,因检测方法的不同,又是否适用现有的核酸采集点工作规范。

苦中作乐想一想,没准我们需要核酸检测时间地图


开车的朋友们都熟悉,当用地图导航或者听交通台广播时,会提示你现在每个路段的通过时间及目的地人流量的预估。


我相信目前需要核酸检测的人数绝不会比用导航的人数少,没准我们可以类比出一个核酸检测时间地图。




图 地图APP


大家在各个医院做核酸后随手分享拿到结果的时间,通过大数据的整理在地图上用颜色模块化显示,需要短时间拿到报告的人就前往“绿标”医院,还可以避免大量人员在某一医院的聚集。

今人难见古时月,这都是疫情常态化下大家的适应性调整,别着急别上火,办法总比问题多。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