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D-二聚体不对劲,定有「妖魔」在作怪
作者:任一梦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一个普通又忙碌的夜班,血凝仪提示病人D-二聚体>80mg/L。检验科医生不由得想,难道是标本采集情况出了问题?查看标本:采血顺利,血量标准,无凝块,无肉眼可见的微凝集。
临床上,D-二聚体异常升高其实并不罕见,多见于VTE、溶栓、重症感染、肿瘤、DIC等情况。接着往下看,血凝仪提示:患者的FDP是2.5ug/ml…
一看这就有情况!日常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可以用来判断原发或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为交联的纤维蛋白的分解产物片段,而FDP则是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总产物。D-二聚体检测值应<FDP。
很显然,如此结果是不合逻辑的,不能签发。为了验证这两项是否为假性结果,立刻将此标本的D-二聚体和FDP重新上机,同样8倍稀释复测。得到结果如下:
依然是D-二聚体>80,FDP<2.5。于是查看详细病例得到以下线索,入院后的报告单显示如下:
现病史
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最高约37.7℃,伴尿液浑浊、尿痛、后背疼痛等症状,无咳嗽、咳痰、流涕,无心慌、胸闷、四肢酸痛等症状。自服感冒灵颗粒,效果差,体温仍反复升高,最高达38℃,门诊以泌尿系感染收入住院。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现服用氨氯地平片、盐酸二甲双胍、硝酸异山梨酯片、丹参滴丸、阿托伐他汀,9年前植入一枚冠状支架。
患者为新入院病人,尚未进行住院治疗和用药。
综合分析
老年人+感染症状+冠心病史,患者可出现高凝状态,如果D-二聚体和FDP呈一定程度的升高,是符合病情的。
但结合此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的升高程度、肝肾功能及主诉病情(主要考虑泌尿系的感染)等,并不应该出现如此升高的D-二聚体,并且D-二聚体和FDP严重倒置。而经过原倍和稀释测试,基本可以排除FDP的假阴性。
联系患者的值班医生得到回复:此患者在其他市级三甲医院检测过D-二聚体多次,的确是异常升高的,病人知情。病人家属自述之前在外院检测D-二聚体值为几十mg/L(记不清具体数值,并且没有检测FDP含量)。
尽管医生和病人都认可这个结果,但我们认为这个检测值一定存在干扰因素,是不准确的。
近一步查因
翻看D-二聚体试剂盒说明书可得:
【检测原理】当与含有D-二聚体的样本混合时,用单克隆抗体共价包被的聚乙烯颗粒凝集。D-二聚体交联的区域具有立体对称的结构,即单克隆抗体作用的抗原决定表位出现两次。因此,一个抗体有足够能力触发凝集反应,从而浊度的升高可以用比浊法检测。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病人样本可能含有嗜异性抗体,会在免疫性检测中起反应从而导致假性的升高或降低的结果。这种检测方法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嗜异性抗体的干扰,然而,不可能保证从病人标本中将所有干扰完全排除。
排除抗体干扰的处理

DTT排除抗体干扰的原理


编辑: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