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改区域 ,新冠核酸检测指南第三版,来了!
• 要点整理:
1、“全员”改为“区域”。这次出台的指南最显著的改动在于“区域”二字。区域,可以是一栋楼、一个园区、一个城市。具体要由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并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有效利用宝贵的核酸检测资源,有的放矢。
2、各设区市不区分人口规模,均按照24小时内完成全市核酸检测的目标匹配采样和检测力量。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
且明确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此前《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为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当在3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3、设置九个专班,即数据统计专班、采检匹配专班、样本转运专班、阳性结果处置专班、物资保障专班、质量控制专班、医废处置专班、信息化保障专班、综合管理专班。这九个工作专班部门可以合并,但是职责必须落实。
4、新冠抗原快检虽被提出,但实际操作仍需要各地疾控自己琢磨,尚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
5、精简检测技术性要求。对采样的组织、转运、检测、结果处置等管理性要求进一步突出和明确。
例如,核酸检测信息系统,须按照每10分钟完成实际管理人口数10%的人群采样的标准,提前进行压力测试,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
疫情发生后的前3日,每日开展1轮区域核酸检测,摸清社会面潜在风险;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筛查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筛查范围和频次。
采样点在2-4小时内完成规范建设和启用。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1个小时后,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2小时收集转运一次,保证采集后3小时送达实验室。
诸如此类调整,在新一版指南中颇多。郑州、西安、天津等城市核酸筛查的有益经验也被充分体现。建议疫情防控相关人员仔细研读,尽快做出政策调整。
官网原文▼
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
(第三版)

编辑:骆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