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校长再提「新冠中和抗体检测」,隔离到放开的过渡方法?检验人怎么看?

作者:饶毅   2022-04-30

目前世界上应对新冠病毒流行常用两类方法:隔离病人病区、完全开放。如果不为未来寻求第三种方法,或不寻找两者之间的过渡,就难以排除落入死循环尴尬境地的可能性。

在监测抗体的条件下开放,是一种可能。如果通过研究发现某种抗体(如中和抗体)可以可靠地显示抗感染能力,那么它就是可行的渐进方法。

如果本文具体方法不够好,但它能够刺激讨论其他更好的方法产生,起铺路石的作用



不忙于一线、不在疫区者也许应该讨论:除了两种常见的方法之外,是否有两者之间的逐渐过渡?是否有第三种方法? 


抗体检测的优点

01 已知中和病毒不仅可以检测、我国已具备检测技术和能力,而且中和病毒达到一定水平(专业术语称“滴度” ),应该可以对新冠病毒有抵抗力。所以从技术上和理论上都具有可行性。

02 如果病毒发生新的突变,仍可发明新的检测,监测对突变株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中和抗体。

03 通过在流行的疫区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中和抗体滴度与预防的相关性(多高的滴度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揭示中和抗体滴度与症状的相关性(多高滴度的抗体可以减少感染后的症状),揭示中和抗体滴度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 

04 通过研究确定了中和抗体滴度的几个相关性之后,可以确定一个个体是否还需要接种疫苗,过一段时间滴度还在有效范围就不用接种,落到阈值之下才有再接种的必要。有助于个人确定接种疫苗是一针、两针、三针还是更多,是否需要接种新的疫苗等一系列疫苗接种问题。

05 确定了中和抗体与预防的相关性之后,可以给个人蓝卡蓝卡显示“百分之九十几的可信限,某某某不会感染当时流行的新冠病毒”。

获得这种蓝卡的个人,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在疫情中、疫区中出门工作、生活。

蓝卡既有科学的数据,又给个人自愿选择。

获得蓝卡的个人足够多,对疫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就趋于正常。

06 除了中和抗体之外,还检测其他抗体指标,研究是否有相关性,如果有,检测更简便的可以替代检测复杂的。如果其他的没有相关性,就可能只限于用中和抗体。 

07 中和抗体假阳性低。所以,有足够中和抗体而给予蓝卡应该较安全。


抗体检测的缺点

01 用中和抗体指示抵抗力的假阴性较高。没有足够中和抗体的人,因为有其他抗体,或者其他免疫反应(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也能够抵抗新冠病毒,但这些抵抗力不被中和抗体的滴度所反映。

也就是说,不能用中和抗体滴度发蓝卡的人,其实还有相当一些是有抵抗力的,只是没有简便的检测方式。

如果能够发明更多足够简单易行的检测其他指标的方法,也可以考虑推行。 

02 目前,中和抗体滴度与预防、预后的相关性未知,需要研究。研究需要在疫情流行的地区进行,检测已经接种疫苗而有中和抗体的人,其滴度与预防和预后的关系。

在疫区进行研究,在疫情中进行研究,给疫区人民加上了负担。

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得不到相关性,那么一个疫区一个疫区就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无助于今后全面防控工作。也没有人能够排除疫情再度回到同一个疫区。

03 检测抗体需要抽血,虽然量不多,与平时化验没多大区别,但抽血比咽拭取样子麻烦,有些人不愿意。

如果检测核酸、检测抗原,发现感染者而隔离,当然个人不愿意的很多。

但是,如果检测抗体,证明有些人可以不怕感染,那么意愿高的个人可能就占多数。

04 在新的变种出现后,已有病毒的中和抗体有时失效,需要再度接种疫苗

确实。检测中和抗体对一种又一种的突变株有无作用,是必要的工作。有些中和抗体可以对多种突变株有效,有些被新的突变株所逃逸。通过实验室研究就可以很快确定是否逃逸。如果逃逸,可能就要新的疫苗,诱导新的中和抗体。

05 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我国能否普及、高质量推广

我国具备条件和基础,可能不会比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质量低。

在规模扩大后,一次检测抗体的速度也应该比核酸更快。


不用抗体监测,如何走出区域隔离模式

01 等一段时间,看看国外完全放开后的情况。疫情逐渐变好了,以国外的数据积累,以国外的探索,作为我们改变做法的基础。

图 Matthew Warning

02 等待新冠病毒自然消失。这是因为2003年的SARS是自然消失。有些人误解SARS是人为清除,其实不是。人为措施,对于减少在中国局部地区的传播,起了作用。但在全中国范围、在全世界范围,SARS消失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SARS自身。

新冠病毒会不会消失?没有人能够预计。SARS是只流行了一次,没有几波。新冠流行已经几波了。

03 等到新冠病毒致病的症状足够弱。有些人误认为进化论决定“病毒传播越来越强,而导致病人症状越来越弱”。这是误解,国际专家多次说过这不是规律。

对一般人来说,首先看事实:

1918年的大流感,当年春天流行后,暑期减缓,但秋季再度大流行。而秋季这一波,传播力和病症都高于春季那一波。现在大家经历的新冠病毒,2021年开始的Delta株(德尔塔),传播力和症状都高于2020年最初那一波。而2022年的Omicron奥米克戎株,传播力高于德尔塔,但症状轻于之前的。

以上事实众所周知,任何人都查得到,是铁的证明,不存在病毒致病症状越来越弱的规律。每一个病毒不一样。

回顾历史:如果没有疫苗,此前流行几千年的天花在最后照样可以致死,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照样可以致死、致残。

病毒造成病人症状太重,不利于病毒本身的传播,等于病毒自杀。但是,这种模式的病毒自杀,需要百分之多少的人病逝?

所以,如果能够等到新冠病毒导致症状很弱,那皆大欢喜。但是,如果等不到,怎么办?

对于懂分子生物学的人来说,解释很容易:病毒的流行、病毒的症状

病毒的免疫源性等,是由其核酸不同的区域序列所决定,它们有重叠部分、有不重叠部分。所以传播力与症状不可能永远有相关性,因为不可能每次核酸突变都发生在多功能重叠的区域。

后一次突变,可以与前一次突变无关,也可以不是在前一次突变的基础上。因为病毒可以有多种毒株,它们分别发生突变。例如今年的奥密克戎就不是去年德尔塔株演变而来,而是从更早的新冠病毒毒株而来。

病毒的每一种突变,不是为了新冠病毒整体的生存,而是因为核酸的物理、化学特征,受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影响,只要能够感染人,一个毒株就感染人了,而不在乎最后哪个毒株长期存在。

04 等到出现一次接种、终身免疫的疫苗

有些疾病,我们确实获得了一次接种、终身免疫的疫苗,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但有些疾病,我们上百年的努力还是难以制造有效的疫苗,如结核病、疟疾等。有些传染病,我们需要根据每一次新出现的毒株制造新的疫苗,如每年的流感。

新冠病毒,没有季节性,不是流感那样每年一次,而是每年可以多次。我们现有疫苗,已经知道不能预防不同的病毒株。一次接种、终身免疫的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但比较渺茫。 

05 等到人群具有对病毒的抵抗力。

抵抗力,要么是疫苗,要么是自然感染后。

对于免疫源性好的病毒,人可能抵抗力增加。

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后,现在知道可以二次感染。但病毒还可能突变,逃逸人体的免疫反应。

如果需要自然选择提高人群对某种病毒有天然抵抗力、或者感染后有天然的轻症,那需要代间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非常恶性的传染病出现,无法抵挡。很多人去世,剩下的人,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天生不感染,对于一部分病原菌,这是存在的。另外,在流行期间,如果全体婴幼儿都暴露在病毒面前,其中也有一部分婴幼儿有天生的抵抗力(或者不感染、或者感染后症状轻)。没有抵抗力的婴幼儿去世了,剩下的是相对抵抗力较高的。

这种选择,不仅代价很高,而且时间较长,对于我们现在活着的人,这种方法基本无效,它只对于几代之后。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