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血标本」却像放在水浴箱中好几天?发生了什么?
奇特的标本
2022年4月11日晚上,手机屏幕显示来自值班室的电话号码,电话传来同事小强着急又不知所措的声音:朱朱老师,急诊科送来一个患者的3份血标本,看起来溶血很严重。

已经退回去一次后重采的,生化标本和凝血功能检测的标本离心后看起来和没离心的差不多。该同事发了一张图片过来,从图片上看,像血标本放在水浴箱中好几天的样子。

这就怪了,这个是刚刚送检的新鲜标本,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说,你先放仪器上检测,看看能出什么样的结果,同时推一张血涂片显微镜下看看。
同事说,标本太溶血了,生化出不了结果,血常规没几个细胞,患者已经昏迷,送ICU抢救了。后来同事发过来几张瑞氏染色的血涂片。

我看了一下,发现细胞数量不多,是成熟细胞,后来又让血液组郑老师看了下,观点相同。但当晚还是没有发出一张报告。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标本如此严重的溶血?!是体内就存在溶血?还是标本离体后产生的溶血?是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
我正好在胡老师组织的临床生化学院直播群,群里高手云集,那就问问高手吧。群里的老师给出了不少想法和指导意见。

追踪前一天的标本
次日一早我就到科室里找昨晚那位患者的标本,发现试管底部确实没多少细胞,再次推血涂片镜检,让更专业的老师看一下,镜下细胞数不多,可见晚幼红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有大量空泡和中毒颗粒。
加做一个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为17.96%。

其它检验结果也提示存在严重感染。


病历追踪
患者女性,75岁

患者病情变化很快,进入ICU前已经是昏迷状态。
因当时没有检验科出具的报告,请血液科医生会诊,血液科医生考虑TTP?
次日,又请感染科,临床药学科等多方会诊,感染科医生和临床药学科建议抗感染治疗。第三日,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出院诊断:脓毒性休克;肝脓肿;胆囊脓肿;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性脑病;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急性肝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肝囊肿;左肾囊肿;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细菌培养出结果,拨开云雾见分晓
入院的当日,采集了血液、腹水作细菌培养。经过几天的培养,腹水厌氧培养中有产气夹膜芽孢梭菌生长。后经培养,血培养中也有产气夹膜芽孢梭菌生长。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多种外毒素,其中α毒素最为重要,α毒素是一种卵磷脂酶,能分解卵磷脂,人和动物的细胞膜是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可被卵磷脂酶所破坏,故α毒素能损伤多种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终于明确,引起患者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罪魁祸首是产气荚膜梭菌。
思路回顾
01 看标本外观:溶血,采样不顺利?血细胞极少,标本稀释?重新采血,和之前的标本一样。看来不是采样引起的溶血这么简单。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02 有限的患者临床资料:电话询问接诊医生回复:外院转至入院,病情进展迅速,意识障碍待查,中毒性脑病?TTP?.肝脓肿,脓毒性休克?
03 查阅电子病历:次日查阅了该患者的电子病历,全腹部CT报告显示,左肝内胆管积气,胆囊积气,右肝内团块状积气,考虑胆道系统感染引发的肝脓肿。
04 实验室可提供哪些试验给临床以帮助?对于类似患者,外周血涂片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方便快捷,可作为首选。外周血涂片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有大量空泡和中毒颗粒,提示严重感染,血培养和其它可采集到的标本培养非常有必要。判断溶血的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其次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含铁血黄素尿等。
05 深层次思维,如果CT报告中团场状积气是感染引起,什么病原微生物(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气?病原微生物(细菌?)是否产生毒素引起溶血?
编辑:骆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