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结果阴阳不定?从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问题入手! | 临床经验交流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金标准。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合理的优化,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但近期,常有部分实验室报“假阳”“假阴”的新闻,故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汇总假阳性、假阴性报告可能产生的原因、解决策略,以及新冠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关键点。
01 假阳性发生的常见原因及解决策略
常见原因
★解决策略:
(1)设施:
①实验室的合理分区是预防扩增产物污染引起检测结果假阳性最基本的硬件,各区独立,单一工作流向。
②实验室通风是极其重要的预防假阳性的有效措施,负压实验室必须保证各区的压力差合理。
③所有消耗品使用前均应保存在洁净区域(如试剂准备区或库房,不能放在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区)。
02 假阴性发生的常见原因及解决策略
常见原因
标本采集及送检
采集人员:医务人员熟悉标本采集方法并经过培训,建议48小时内未参加疫苗接种工作。
试剂及设备
试剂要求:主试剂选用高灵敏的试剂,至少2个靶标(ORF1ab、N),检测限不低于500拷贝/ml;复核试剂灵敏度不低于主试剂,基因靶点的位点尽量与主试剂有差异。
实验室检测过程中
核酸提取:标本开盖加样应在生物安全柜双人操作,标本加样前充分震荡洗脱对保证阳性样本的检出至关重要。
①PCR反应体系现用现配,加样量准确。
②每种试剂使用前要完全融化,充分振荡混匀,进行短时离心,以使管壁上的液体全部离心至管底。应避免反复冻融,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①加入提取核酸样本时底部不要有气泡。
②加样顺序:3个阴性对照(二区及三区各一个环境监控对照,加一个阴性对照随机放至样本中)、样本、阳性对照。
③复检:结果如果需要符合,应重新提取核酸,由科室最有经验人员完成一区、二区和三区的全程操作。如怀疑存在实验室污染,最好重新采集标本由同一实验室复测或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平行检测。
①每批检测至少有一份弱阳性质控(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3-5倍)和3份阴性质控品。质控品随机放到临床标本中,参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
②不建议使用试剂盒自带的强阳性质控,强阳性质控品的浓度高达检出限的200倍以上。一是容易造成污染,二是起不到监控检出限的作用
③质控品应避免反复冻融。最好将配好的质控品分装,低温保存,每次取一管,一次性用完扔掉,不再重复使用。此方法可以很好地防止因为质控品本身不稳定导致的Ct值波动。
检测样品在FAM 和VIC 通道Ct值≤检出限,且有明显的扩增曲线及原始荧光曲线起峰明显时判读为新冠核酸阳性。不典型的扩增曲线如斜直线型和翘尾型扩增曲线易误判为阳性,引起斜直线型扩增曲线的原因主要是分液不准确或反应管气密性差,反应过程中溶液蒸发引起探针浓度增加所致。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上机前检查八连管液面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八连管盖是否盖严无缝隙。翘尾型扩增曲线通常表示标本可能存在污染、样本浓度低或者加样量不准确等,建议对同一份标本重新提取核酸复检或重新采集标本复检。
编辑:骆秉涵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