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2,周二下午,15:00检验科生化组依然忙忙碌碌。突然被我们同事叫住问:老胡,你看体检中心的患者,男,49岁,肌酐<22μmol/L、尿素6.7mmol/L,你觉得可能么?
我:不是ICU一直躺着的;可能不是非常非常瘦弱的;还有尿素不低;体检中心的。我觉得这个结果不太像。
02 在学生调取标本、重测之时,我去查看了该结果的反应曲线:随手翻看来自同一台仪器的某患者肌酐的反应曲线(出结果时间只晚于该结果12分钟):03 说明这台仪器也不是所有的肌酐结果都异常,难道是该体检患者体内自身某物质的干扰?怀疑之际,该体检患者在另外一台仪器上的肌酐结果已经出来了:
04 鉴于这个反应曲线以及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患者信息,我们放心大胆的给该患者肌酐的报告结果为:101μmol/L。
01 检验本科为什么要学五年或者四年,甚至我们还有硕士和博士,就是需要我们有能力去发现这样的问题,认认真真审核每一张报告;
02 这是一个体检中心的患者,我们才会去怀疑,假如是个病房的患者,会不会<22μmol/L肌酐结果直接就出去了。一个101μmol/L的肌酐被检验人员报成这么低,你让临床医生怎么看待检验科,假如这样的错误一次次被医生抓住,检验的地位靠什么去争取。03 通过人眼去审核报告,这种偶然误差的结果难免发生,我们的检验人能不能通过参数设置或者信息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结果,以减少错误的发生:①参数的设置,比如读数的吸光度过低或者过高,能给我们一个提醒;②LIS中设置肌酐和尿素的比值可靠范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LIS给出一个报警,提醒审核人员该结果可能异常,检验人员该多关注该化验单。比如广东省中医院经验:(尿素/肌酐)×100设置范围为3~20。不在此范围时报警,提醒审核人员可能存在问题,需关注。04 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一直跟学生讲的一句话:及时准确地出具每一张化验单。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张报告,以避免错误的报告的发布,是我们永远的话题。一次次发现问题并和临床医生沟通、帮助医生解决问题、方能取得临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