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虫记之运动活跃的虫

作者:徐奕胜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22-07-22

进入夏季,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寄生虫也开始了生长繁殖期。近期,除了捕捉到常见的寄生虫,也收获到了一例不常见的、运动活跃的寄生虫。当然了,本文讲述的不是之前分享的肠滴虫(归属于原虫),这次是粪类圆线虫(归属于线虫)。



一如往常,窗口体液同事进入状态,开始镜检工作,在查看某患者的便便常规时,镜下出现了2条非常活跃的虫体,身体细长、做不规则的运动,在低倍镜下,不一会就“逃脱”视野范围,着实把同事惊讶一番。自己也重新涂了张片子,不一会就找到该虫体,拍摄视频如下:

可以确定虫体确实来自患者标本,且虫体量较多,查看患者信息:男,75岁,内科住院病人,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查询该疾病,主要症状有眩晕、头晕。调取血常规结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在请教科里形态学同事后,得知该虫体为粪类圆线虫。该怎么判断是它呢,别急,慢慢来。

首先,对该虫体进行碘液染色(革兰氏染色的卢戈碘液也可以),取一试管,加50ul生理盐水,再加50ul碘液混匀,吸取一滴稀释后的碘液滴在湿片上,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虫体不出一会就不动了,盖上盖玻片,非常好看。如图1。

图1,虫体经稀释后的碘液染色

可以看到低倍镜下,经稀释后的碘液染色,该虫体整体偏棕黄色,S形,头部钝圆,尾部逐渐变细。针对该虫体,我们可以在盖玻片上滴香柏油,在油镜下观察其尾部,尖而分叉。如图2。

图2,虫体尾部具有分叉

翻阅寄生虫书籍,粪类圆线虫有杆状蚴、丝状蚴,感染阶段为丝状蚴,杆状蚴特点是靠近尾部地方具有生殖原基,丝状蚴尾部具有分叉。查找多个虫体尾部,均见有分叉,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丝状蚴,并未见到杆状蚴,也未见生殖原基,也符合丝状蚴为经皮肤、黏膜感染人体的阶段;也可能是该虫在杆状蚴往丝状蚴发育的阶段过程中,生殖原基逐渐消失缘故。

容易和它混淆的有东方圆线虫、钩虫,看表1列出三种虫体丝状蚴咽管特点比较。[1]

表1,三种丝状蚴的特点比较



粪类圆线虫在一些医院并不常见,见到了也不要担心认不出来。此虫体运动活跃,应先考虑将其整死,才能仔细观察其整体形态特征,不建议温箱烤,虫体易卷曲变形。

个人得出的小经验,鉴别寄生虫虫体步骤:

01 低倍下先对虫体进行大致划分,线虫?原虫?节肢体?

02 常规染色或特殊染色或不染色,压盖玻片观察整体形态,头部、尾部、中间部是否有特别的结构。

03 翻阅寄生虫书籍对比。

最后,再来温习下该虫体知识,粪类圆线:虫寄生部位:小肠;有寄生生活和自生生活;感染阶段:丝状蚴;经皮肤、黏膜感染;致病作用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可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同时,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治疗药物首选噻苯达唑,也可选用阿苯达唑,对耐咪唑类药物患者可用伊维菌素治疗。


检验科有些工作看起来是比较枯燥无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如果工作中发现一些案例或临床怀疑一些检验结果时,能积极站出来找寻答案、翻阅文献书籍,相信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工作的总结,知识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曹励民.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4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