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美艳的杀手——新型隐球菌
闲话少说,先上几张照片,如下图:
40×
仅仅依靠这4张照片,你能猜出,这是,白细胞,人芽囊原虫,还是其他东西?
还有更好看的,如下图:
100×
看到这6张照片,相必大家都能猜出它是什么,它就是——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的检查主要依靠墨汁染色法,其中印度墨汁染色法最常用,笔者所用的墨汁是在文具店买回来的一得阁墨汁,染色效果还不错。墨汁染色法检查新型隐球菌,脑脊液与墨汁的比例最为关键,笔者根据脑脊液和墨汁的量做了1:1、2:1、3:1、4:1、5:1、6:1共6张片,根据观察,当脑脊液与墨汁的比例在4~5:1的时候,最适合观察新型隐球菌。墨汁量过多,视野下黑乎乎一片,显微镜对准视野都是一个难题,更不要说找隐球菌了。而如果墨汁量过少,视野会过亮,容易对准视野,但隐球菌却不好观察。
这是一位66岁的女患者,因“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半天”入院。家属代诉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伴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无抽搐、咳嗽、咳痰,伴有纳差、乏力,外院治疗五天,症状无明显好转,于今早患者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呼之不应,为进一步诊治转院治疗,急诊拟“脑炎”收入院。患者脑脊液常规:无色、清晰,潘氏试验:1+↑,细胞总数271×106 /L↑,白细胞分类:多叶核细胞31%,单个核细胞69%。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68mmol/L↓,钙离子:1.13 mmol/L↓,镁离子:0.81 mmol/L↓,氯离子:112.0 mmol/L↓,AST:10U/L,LDH:18 U/L,ADA:1.00 U/L,CK:2.00 U/L,脑脊液蛋白:541.0mg/L↑。
患者脑脊液找到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成立,这是患者头痛、呕吐最后神志不清的罪魁祸首。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改变如下图。
上图可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结果为:外观清晰或微浊、蛋白质↑(增高或轻度增高),葡萄糖↓(减低或稍低),氯化物↓(减低或稍低),细胞↑(增高或轻度增高),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这是一例典型的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脑脊液改变的案例。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其病情重,疗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病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故临床常易误诊。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真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实验检查从脑脊液中可见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在沙保氏培养基上形成棕黄色粘液样菌落。用血清学方法检出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该病诊断可提供重要帮助,在已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94%CSF和70%血清标本中可检出该菌抗原。
预防本菌感染,除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外,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