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非典型AML-M3

作者:肖德俊  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4306 2022-07-25


患者,女性,56岁。源于2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11点钟方向一肿物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9/L;红细胞:4.7×1012/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107×109/L。完善骨髓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原粒为主,占80.34%,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考虑M2);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治疗,门诊拟“急性髓系白血病”收入住院。完善MICM检测。


骨髓形态学:骨髓可见一类细胞,ANC计数为90.8%:胞体中等大小,不规则,胞浆中等,边缘深蓝色,胞浆内充满粗大的颗粒,可见Auer小体及柴捆细胞,胞核不规则,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结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考虑AML-M3,请结合PML-RARα基因及染色体检查。



流式细胞学:印象:在CD45/SSC散点图上设门分析,在CD45dimSSC稍高的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88.3%,其免疫表型为CD34-,HLA-DR+,CD117+,CD13+,CD33+,CD11b-,CD64部分+,CD14-,cMPO+,cCD3-,cCD22-,CD7-,CD56-,CD19-,CD20-,CD10-,CD4少量+,CD8-,CD3-。


提示:流式结果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AML-M3待排。请结合形态及PML-RARa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分子生物学未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和RARα基因重排。白血病56种融合基因均阴性。



 

细胞遗传学:未发现t(15: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FAB分型为AML-M3型。与之对应的是2016版WHO分型中的APL伴PML-RARa,二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约95% 以上AML-M3患者具有特征性染色体改变, 即t ( 15;17) ( q22; q21 ) , 可形成特有的PML-RARa融合基因, 在临床实践中PML-RARa融合基因已成为APL临床诊断、靶向治疗和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的重要依据。


由于APL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2008年WHO淋巴血液疾病诊断指南已经将APL划归在具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的AML中, 换言之, 确诊APL除了具有典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外还必须存在t( 15; 17) ( q22; q21) 或融合基因的异常。


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有发现部分AML-M3患者存在非典型的染色体改变。有很多非典型核型M3的报道, 比如ins( 15; 17 ) ,t( 2; 17; 20 ) 和三体8异常, der ins( 15; 17) 异常, t( 5; 17) 易位形成NPM-RARa及RARa-NPM融合基因, t( 5; 11) 易位、还有i( 17q - )异常的存在, 伴有t( 9; 22) ( q34; q11) 的M3病例亦有报道。2016版的WHO在2008版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将PML-RARa融合基因作为确诊APL的标准。其他RARa融合基因及染色体异常为非典型AML-M3。


本例病人形态学符合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内外浆,蝴蝶核,柴捆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但是流式不符合典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细胞白血病,但不能排除AML-M3V,这点与胞浆的粗颗粒不符合。后经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未检测到PML-RARα和RARα基因重排,染色体也未发现t(15:17)。所以本例不能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RARα融合基因。因为本例形态非常符合AML-M3,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虽然未在非典型AML-M3中报道,但是临床维甲酸治疗有效,该病例最终的临床诊断为非典型AML-M3。



· 参考文献

黄菊, 韩艳霞, 王宙政, et al. 3例非典型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3(09):1555-56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