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火眼金晶,排查凝血标本里的微小凝集

作者:闫翠莲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2022-08-03

大家知道,我们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由于凝血网络极易激活和凝血反应的复杂性,患者凝血功能检验的影响因素众多,稍不注意检测结果就和病人的真实情况不符。

一个凝血标本到了我们手里,我们要看这个标本抽血量是不是够,有没有溶血、黄疸、脂血,红细胞压积是不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有没有凝块。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血液是不是从留置针采集,抽血顺序是不是正确。这些环节都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查,任何一方面有问题我们都得不到真实的结果。
凝血标本离心前,我们会一管一管检查血里是否有凝块。这样我们可以发现标本中较大的凝块,但是对于那些小凝块和微凝集的情况怎么办呢,今天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排查凝血检验标本里的微小凝块。
凝血标本如果抽血不顺,形成凝块,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形成大凝块,凝血因子大量消耗,PT、APTT、TT检测时间延长,FIB因为消耗明显下降,FDP和D-二聚体显著上升。这种情况我们在检验前就比较容易发现,直接重抽。另一种情况是形成小凝块,凝血因子提前激活,PT、APTT、TT检测时间缩短,FIB下降,FDP和D-二聚体升高。
让我们一块儿看以下几个案例,看看有什么规律。


案例一

男性,92岁,心功能不全,7月12日初次检查结果:

对比患者7月9号的结果:

12号的结果FDP显著升高,伴随APTT下降,我们就要注意了,拿患者标本检查是否有凝块,结果如下图:

凝块还不小,通知临床重新采血复查结果如下:


案例二

男,88岁,心功能不全,初次结果:

APTT缩短显示血液高凝状态伴随FDP升高,谨慎起见我们检查标本:

重抽,复查结果:


案例三

男,62岁,癫痫。7月18号初次检查结果:

对比7月14号结果:

APTT轻度下降,FIB下降较明显,FDP显著升高,检查标本:

出乎意料凝块特别小,重抽血复查结果如下:


案例四

男,73岁,胸腺恶性肿瘤,初次检查结果:

结果中FDP还可以接受,不是太高。临床上肿瘤病人血液可以是高凝状态,但APTT降到20秒以下的还是少见。检查患者血液没有发现凝块,但发现纤维丝。采血复查结果:


总结以上四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标本微小凝集中最具有提示作用的是APTT和FDP,APTT明显降低以及FDP显著升高我们都要警惕标本有凝块。根据经验,孕妇、老年人、肿瘤病人、肾病综合症患者等的高凝状态,APTT低于下限2-3秒较常见,低到20秒及以下少见,尤其是APTT十几秒的时候高度怀疑标本有凝块,即使没有发现血中有肉眼可见的凝块,和临床沟通后除特殊情况外还是建议大家重抽血复查。以上四个案例患者都没有检查D-二聚体,D-二聚体在标本凝集中的意义和FDP是相同的,我们同等考虑。典型的微小凝集的模式是APTT降低,FIB降低,FDP和D二聚体升高。但相对于具体标本,这些指标升降的幅度不同,大家注意观察。另外,考虑不同医院APTT检测所用仪器不同,试剂及试剂中的激活剂不同,方法不同,结果没有可比性,在血液高凝状态时的检测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血液有微凝集降低的幅度也不同,应根据经验来考虑,但道理是相同的。案例四中复查后FIB从4.47降到了3.83,案例三中复查后TT从16.8降到了14.5,不符合规律。考虑一个原因是系统误差,另外一个原因是第一次抽血和第二次抽血间隔几个小时患者的状态有所不同。

上机前仔细检查标本,结果审核时细心谨慎以防发出错误报告,有问题时多和临床沟通,给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