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民教授带您认识“诡异”的尿结晶
前言:
尿液结晶的种类很多,且形态往往多变,并非像书中介绍的那么典型和特点突出,有时候需要多看几个视野,仔细找一下能够识别的成分,包括结合对尿pH、结晶颜色、周边参照物的对比等进行综合分析。而结晶也可以是双向变化的,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下面两个来自新浪微博的求助信息和贴图,让我们一步步解开这个诡异尿结晶的真面目。
图1 这个结晶看上去是杂乱无序的条状,还有弯曲,有些聚在一起呈束状。我也不能判定,或许是尿酸结晶的一种?需要再找找其他视野。 图2 这里密度加大,中间似乎有几个成团的结构,颜色更深。 图3 这里稍微薄一些,有两个典型的地方(箭头)似乎值得研究。上面一个呈圆形,四周伸出长条,似乎与杂乱无章的条状结晶一样;下面一个呈哑铃型的结构,两端也伸出条状结构。 图4 再找,看明显的哑铃状结构,除了本身有放射状条纹外,四周也都伸出长短不一的条状结构,像一个开放的花儿,其颜色和形态也与散在的条状结晶相同。 图5 终于看到盛开的花儿了,几乎是球型晶体,长短不一的条状或针状结构分布于四周。特别是左下方出现了我们要找的目标,典型的尿酸铵结晶,其四周也有细小的条状结晶。 图6 仅仅一个不算完,再找到其他视野,这里右下方还有一个典型的尿酸铵结晶,也有长短不一的针状条状结晶附于尿酸铵结晶周围。 图7 这里还发现成堆的球状尿酸铵结晶,大多数结晶周边都附有针状条状的结构。所以多看看,多找找是有益处的。 (作者在编辑文章时对图片进行了剪裁和重新排列顺序) 图8 只看到这一个边缘非常光滑的,黄褐色的,但内部有条纹的哑铃型结晶,还真不敢断定,甚至怀疑药物结晶也是有可能的。 图9 再找找周边,看到同样结构的哑铃型结晶,是黄褐色的,内有条纹状结构,其大小与背景中的白细胞差不多。不要误认是草酸钙结晶,因为颜色是不同的。 图10 这里还有更多,其大小不等,哑铃型和双球型比较典型,黄褐色,内部都有细小的放射状条纹。 图11 找到一个大葫芦状,确实像个宝葫芦,上面还有荆条相连。此时已经有些初判的感觉了。 图12 再看这里,除哑铃型之外,还有四连体,上面还有一个像大蒜头一样的晶体,特别是那个凸起很典型。 图13 再找到这里就更明白了,除了哑铃型和四连体外,右下方(箭头)可见典型的尿酸铵结晶形态。其他球型和哑铃型等也是相同的结晶。 图14 再看到这里,除了有尿酸铵结晶外,还可看到几乎正方形的磷酸铵镁结晶。我们知道,这两种结晶都可以出现在pH7以上的碱性尿中,因此他们可以同时出现。 结论来了,上述两例都是尿酸铵结晶! 尿液结晶有时候形态是多变的,尿酸铵即是如此。 当pH接近中性时,尿酸结晶和尿酸铵结晶,可以互变,可以共同存在;pH在中性或接近碱性时,磷酸铵镁结晶也可以同时出现。 当干化学法显示尿pH为7时,不一定十分准确。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跨越”。因此《专家共识》中推荐必要时采用pH计法测量尿液酸碱度。 尿酸结晶出现的最适pH值往往<5.8;尿酸铵结晶出现的最适pH在6.5以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碱性尿中出现;磷酸铵镁结晶出现的最适pH在7.5以上。所谓最适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因此他们可以出现同现的现象。所以尿酸铵结晶可以在酸性尿也可以在碱性尿中出现。但尿酸结晶和磷酸铵镁结晶是井水不犯河水,不会同现。 尿酸铵结晶往往在陈旧尿中出现,陈旧尿在细菌的作用下多呈碱性改变。 尿酸结晶越接近中性,可能会分解为小条状或片状,可以再结合细菌分解的氨而形成尿酸铵结晶,就像病例中的现象,他们聚在一起形成带有条状放射结构的尿酸胺结晶,最终形成典型的尿酸铵结晶。如果加冰醋酸,他们会回复到典型的尿酸结晶形态。 磷酸铵镁结晶多是长方形的,屋顶形结构的,但也不排除是正方形的(图15)。 图15 国外文献中一个pH7.5尿液中的尿酸铵结晶和磷酸铵镁结晶 尿酸铵结晶的权威解释来了 尿酸铵这个词是由铵+双尿酸构成的,所以是含有双尿酸与铵结合的化合物。尿酸铵结晶的英文多写做Ammonium urate crystal,但也可以写作Ammonium biurate crystal. 这也是他的独特之处。 图16 尿酸胺结晶的描述(来自CAP专著) 同义词:尿酸铵、刺苹果、海星样结晶 数据及描述:大小及形态:从小到大的、具有径向或同心性条纹的光滑球体(具有针刺状的刺苹果样)。pH:碱性。折光性:强。颜色:黄棕色。 区分特性:加冰醋酸可转变为板状的尿酸结晶。 可能的相似者: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pH酸性;重氮反应阳性。亮氨酸(pH酸性);尿酸(pH酸性) 相关疾病和条件:通常见于教学用陈旧、存储的尿标本,通常无临床意义。 图17 尿酸结晶的形成解读(来自CAP专著) 尿酸铵晶体(又称“尿酸铵结晶”)很少出现,即使在碱性尿液中也几乎不变。这些晶体来源于尿酸,当样本老化时,在产生尿素酶的细菌产生出氨的情况下将尿液变为碱性。为了教学目的,往往将尿液储存在冰箱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就会触发这一系列形态事件的出现。 双尿酸盐晶体(Biurate crystals)通常为黄棕色球状体,通常聚集成两个或三个小簇,长的手指状的凸起状物经常从它们的表面突出(图18),从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如刺苹果一样的形态(图19),因此很少能与其他种类晶体混淆。然而,在忽略带有附属物的情况下,专注于非图片形式,可能会导致观察者考虑是否为其他着色球体,如磺胺嘧啶或亮氨酸。所有这些都很容易被区分,因为这些类似者总是在酸性尿液中遇到。 图18 带有凸起或触角样结构的典型尿酸胺结晶手绘图(来自CAP图谱) 图19 带有刺样凸起的球型结晶,也被形容为“刺苹果”型(来自CAP图谱) 图20 尿酸铵结晶的形成和变化说明示意图(来自CAP图谱) 尿酸结晶放置时间过久可以形成尿酸铵结晶,尿酸铵结晶加冰醋酸还可以转化回尿酸结晶。 因此这种诡异的尿结晶就叫尿酸铵结晶,它的变化可以是双向性的。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张时民 20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