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那几管的是是非非
脑脊液检查第一管用于生化检查还是细菌检查?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章节中可见“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2ml:
第一管用于细菌培养;
第二管用于生化或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做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章节中可见“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2ml:
第一管做生化或免疫学检查;
第二管做病原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管做理学和显微镜检查。”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一般的检验工组中第一管还是用于细菌培养,检验考生们要注意了,出自不同时期的题标准可能不一样!
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3月26日发布了《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了脑脊液检验技术要求:
第一管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查(如蛋白质、葡萄糖等);
第二管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管用于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如需要可采集第四管,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等。
注意: 权威资料中的标准也不一致,还是按照以上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标准吧,看来我们的知识也应该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了。
关节腔积液的三管
标本采集后分别置入3个无菌试管中,
第一管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第二管肝素钠抗凝用于细胞学与化学检查;
第三管不加抗凝剂用于观察有无抗凝。
--------《临床检验操基础》(第四版)
采集多管标本时:
第一管用无抗凝剂试管,取4-5 ml,观察是否凝固,离心取上清液做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二管用肝素钠或EDTA抗凝,可取4-5ml,可用于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结晶鉴定和细胞病理学检查;
第三管用肝素抗凝,取4-5ml,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量少难以完成所有检查时:
及时和临床沟通联系,不宜拒收标本。
--------《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WS/T 662—2020
注意:由上可见关节腔积液三管的检查项目标准不一。
浆膜腔积液的四管
第一管用于细菌培养;
第二管用于生化或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用于细胞学检查;
第四管观察积液的凝固性。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注意:在《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中并未明确几管的用途,而是通过实验室应与临床的要求共同制订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向临床提供正确的标本采集容器和抗凝剂。
胃液检查的“五管”
第1管采集无食物和药物刺激1小时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
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一次胃液,共采集4次(第2、3、4、5管)
总结:
基础胃酸排量(BAO) →第1管的量
最大胃酸排量(MAO )→2+3+4+5
高峰胃酸排量(PAO) →2、3、4、5中最高的两项之和
尿三杯
尿三杯试验可以粗略判断泌尿系血尿的来源,辅助鉴别泌尿道出血的部位。
操作流程:首先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后,
第1杯,留取最初10~20毫升尿液
第2杯,留取中间30~40毫升尿液
第3杯,留取终末5~10毫升尿液
参照血尿或脓尿与排尿先后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其来源于泌尿道哪个部位。
第1杯血尿或脓尿为前段血尿,病变部位在前尿道,可见于尿道炎,尿道损伤、炎症、息肉等;
第3杯血尿或脓尿为终末血尿,病变部位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后尿道或前列腺;可见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膀胱结石等;
第1+2+3杯血尿或脓尿为全程血尿,病变在膀胱或膀胱以上部位。可判断为尿道以上感染,如肾盂肾炎,肾小球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注意:以上可见没有单独第2杯血尿或脓尿的情况;肾脏和输尿管属于上尿路,可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而膀胱属于下尿路,随着结石的活动可致膀胱三角区、膀胱颈等部位损伤出血表现出终末血尿。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