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血小板,很脆弱,请善待我

作者:肖德俊  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4494 2022-12-19

案例一


病人体检发现血小板25X109/L,当地医院为排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了骨穿,但是骨髓象显示三系增生,并且产板巨易见。于是送来我院会诊,血常规复查发现血小板20x109/L,排除无血液凝块后,推片镜检,发现血小板易见,大血小板多见,于是用Sysmex的血小板低值通道检测发现,血小板为正常值,为大血小板造成的假性减低。


案例二


病人同样是在当地体检发现血小板增高1000x109/L,也做了骨穿,发现不符合MPN骨髓象。送我院会诊,血常规发现病人伴随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镜下血小板并不多见,低值模式发现血小板在正常值范围,为小红细胞造成的假性增高。


案例三


为我院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晚班人员发现血小板8X109/L,值班人员检查了血液样本无凝块,并没有推片镜检,也未与临床沟通病人情况,就报告了危急值,造成病人当夜申请了成分血小板。所幸的是,第二天晨交班的时候,推片发现血小板存在抗凝剂依赖性聚集,与临床第一时间联系,避免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讨论


血小板分析仪的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通道检测原理为电阻抗法,通过细胞体积大小来区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病人,大血小板、乳糜血还有抗凝剂依赖性聚集的病人,仪器的计数结果和病人的真实值存在出入,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处理?


遇到血小板异常减低或异常增高的病人,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标本是不是合格,如有没有凝块,可以用木棒挑一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挑不到凝块,但是在盖子里面可以看到凝块。还要看一下这个人有没有冷凝集。


当排除了标本的原因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推片镜检,这种情况下可以借鉴血小板估算方法:每油镜视野中平均1个血小板,相当于PLT计数结果的10×109/L,以此类推。或者通过血片推断血小板数量,选择血片中分布均匀、无异常聚集或纤维蛋白丝的区域,通过血涂片可大致估算血小板数量,方法为,血小板(×109/L)≈每油镜视野中血小板平均个数×15(×109/L)。当然这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大致可以判断仪器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相不相符。


如果发现假性减低和升高,这种情况下可以血小板的手工计数:


1.加稀释液 准确吸取稀释液0.38m,置于清洁小试管中;

2.采血与稀释 常规末梢采血,让血液自然流出,擦去第1滴血,准确取血20微升,或取已备抗凝血20微升,置于含有10g/L草酸铵稀释液中,立即充分混匀;

3.充池 取混匀的血小板悬液1滴充入计数池内,静置10-15分钟,使血小板充分下沉;

4.计数 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和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量;

5.计算 血小板数/L=N×5×10×20×106=N×109/L;


式中:N:表示5个中方格内计数的血小板数;×5:将5个中方格血小板数换算成1个大方格血小板数;×10:将1个大方格血小板数换算成1微升血液内血小板数;×20:血液稀释倍数:x109:由1微升换算成1升。


手工计数较为繁琐,有条件的科室可以开通血小板的低值检测通道,Sysmex XN系列血液分析系统的低值血小板检测通道(PLT-F)采用了流式检测的原理,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特异性地与血小板中线粒体的DNA(MtDNA)及小胞体的RNA(核糖体RNA)进行结合,染色后形成不同的前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强度,通过检测散射光和荧光,从而能准确测定出准确的血小板数值。PLT-F可以排除大血小板、微小血小板、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可以得到准确的PLT结果,尤其是在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低值范围,给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血小板计数。


对于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可以换抗凝剂重抽复查,如果还是有抗凝剂依赖性聚集,可以将病人叫到实验室用预稀释的方法检测。


血小板非常的脆弱,压脉带过紧或者挤压过久都会造成血小板的破坏;而且由于仪器检测原理的限制,检测结果会假性增高和减低,甚至有些病人的特殊体质,会造成抗凝剂的依赖性聚集。对于血小板的异常增高和减低,大家应该提高警惕,加强外周血涂片镜检的意识,避免错误检验结果的发出。

   

参考书籍:

张时民教授《血象--外周血细胞图谱》

张纪云 傅琼瑶  主编第二版《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