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假的?

作者:向立化  湘雅常德医院检验科 4669 2022-12-19

前言:


血小板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其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减少,可分为真性减少和假性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若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对医生的诊断和患者治疗都带来重要影响,这时就需要人工辨别减少的真伪。


案例经过:


在对一位心内科初诊患者血常规进行审核时,PLT只有16×109/L,显然已经达到了PLT<30×109/L危急值。


血常规结果(EDTA-K2抗凝血)


案例分析:


查看仪器PLT报警信息提示PLT直方图异常,PLT减少,WNR通道散点图提示可能存在大PLT或者PLT聚集,PLT直方图尾部起伏不一。于是复检涂片如下,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可见该患者血小板为假性减少。


血涂片 瑞氏染色 X1000(血小板聚集EDTA-K2抗凝血)


人为采血因素?抗凝剂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于是查看该患者病史


患者 女 主诉:反复心慌、胸痛一周


该患者做了凝血常规(枸橼酸钠抗凝血)和血流变(肝素抗凝血)检查,检验结果均正常,于是分别拿出来做了一次血常规,PLT均减低。涂片镜检均发现聚集。


血常规结果(肝素抗凝血)


血涂片 瑞氏染色 X1000(血小板聚集肝素抗凝血)


血常规结果(枸橼酸钠抗凝血)

 

血涂片 瑞氏染色 X1000(血小板聚集枸橼酸钠抗凝血)


于是电话联系该患者来检验科抽血,并询问患者身上有无瘀斑,患者表示没有,向患者解释原因后,用不加抗凝剂管当场抽血上机检测血常规并及时推血涂片一张镜检,PLT:177×109/L,镜下未见PLT聚集,镜检估算PLT数值与仪器检测结果相符。患者也拿到结果满意离开。


综上可知该患者为抗凝剂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


总结:


由于EDTA抗凝剂不影响血细胞的形态,所以,被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作为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0.07%~0.20%,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某些存在于血小板表面的隐匿性抗原有关。EDTA可活化血小板,诱发其表面某些隐匿性抗原表位构象发生改变,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结合后,激活了细胞膜中的某些能活化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活性物质,促使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引发血小板互相聚集。目前国内外报道主要集中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和肝素、枸橼酸钠同时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比较少见,其机制尚不明确。


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常规可提示血小板明显减少,伴有典型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的出血点或鼻衄、牙龈出血等。

(2)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时早期可仅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需要通过血细胞分类等进一步鉴别。

(3)肿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癌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APS等。

(5)感染及药物因素:脓毒血症、肝炎病毒、EB病毒感染等及某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6)其它: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US)、DIC等。


对于此类患者再次做血常规时有什么建议?


对于抗凝剂依赖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日后就诊时,可以提前与检验科沟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检测方法,避免重复抽血耽误就诊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文利,皮蕾,张白杜,鲍丽娟,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