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小袋纤毛虫案例分享

作者:池志芳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4459 2023-02-06

案例经过:

一天上午,山西大医院检验科临检组余老师的电话联系,告知有一例少见的病例来我院门诊进行复检。因我院是太原市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患者本着咨询如何进行用药来我院就诊。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下虫虫的形态和自己的感想。


患者的粪便检查结果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寄生于猪和人大肠(主要是结肠)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猪小袋纤毛虫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原虫,可侵犯主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


主要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人群,包囊通过污染的饮水、食物、蔬菜进入人体。

传播途径:在以粪便作肥料的地区,食用未洗净、未煮熟的蔬菜。

传播媒介:蝇类和蟑螂通过接触被包囊污染的粪便。

预防:平时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加强饲料和饮水管理,避免猪、人粪便的污染;猪舍及环境定期用5%的福尔马林进行彻底消毒,可减少或避免本病的流行。

致病机制:虫体侵入肠组织须借助机械运动及分泌透明质酸酶侵犯结肠粘膜甚至粘膜下层,引起溃疡。严重病例可出现大面积结肠粘膜的破坏和脱落,[1]病理变化颇似阿米巴痢疾 。

腹泻类型属于渗出性。肠道寄生虫引起肠壁炎症、溃疡或虫体侵袭出现机体对寄生虫的反应,导致血清蛋白质、血液和黏液渗入肠腔所形成的腹泻。

常见的部位:结肠,盲肠和直肠为主要病变部位,偶见侵及回肠末端。

历史背景:1857年结肠小袋纤毛虫被发现于痢疾患者的粪便中,随后1861年在猪的大肠中也发现该虫。[2]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2 个时期。本次实验室只见于滋养体,纤毛很明显。


低倍镜下虫体形态

 


用手机放大后拍摄


对慢性腹痛、腹泻患者,尤其伴黏液血便、果酱样便者应反复多次行粪便原虫镜检。检验人员应重视粪便的外观和性状及镜检,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只有我们重视粪便常规检检验的工作,才能给临床提供了正确的结果,从而能及时指导临床准确用药。同时粪便标本采集注意新鲜、清洁、快速、保温的原则,以提高病原体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极其相似,因此查到虫卵是唯一的诊断依据。


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鉴别要点



经验分享:


1.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史,来自山西农村有饲养家猪的接触史。

2.笔者进行粪便涂片时用搅拌棒多搅几下,涂片厚度要适中,涂好后以可透过玻片看清下面的字为宜。

3.医联体建设下检验科的发展新形势,感谢山西大医院检验科的各位同仁及时的电话沟通,我们通过君安医学细胞体液平台进行交流确认了寄生虫。


参考文献:

[1] 曹务春.流行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67-1674.

[2]徐凤全,于涛,黄勇.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研究概况[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3):345-348.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