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抗原的滴度差距巨大,病毒含量相当,原因何在?

作者:果子哥   4819 2023-03-10

在临床检验实践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很多不大符合常理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检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查,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在实验流程上是否有疏漏?是不是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太正常的结果呢?

排查完所有的可能性,我们才相对肯定的审核报告,为临床提供诊断数据,为患者提供可靠报告。可以说,检验人如履薄冰,每天都绷紧神经。

这不,有一天,果子哥正在操作仪器,新来的同事小张又叫住了我。她说,有两个患者,同样是小三阳,但是第一个患者表面抗原滴度很低,第二个患者抗原滴度很高,但是,乙肝DNA含量相当,你说奇怪不奇怪?是不是我们做错了呢?

我说,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还有隐匿性肝炎,表面抗原阴性,或者低水平,依然能测出低水平的乙肝DNA复制呢?

不过,我还是把结果找出来对照了一下。

患者1,女,77岁,康复科门诊就诊,同时做了乙肝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检测。结果如下:


患者2,女,28岁,消化科门诊就诊,同时做了乙肝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检测。结果如下:
我们先查看了下当天乙肝DNA检测的曲线图,如下:


质控在控,反应曲线呈现典型的S型,反应效率和K值均无异常,实验是成功的,结果可靠。

 

这里拓展一下为什么我们要看反应图形与参数。


一个成功的PCR反应,应该是严格遵循DNA半保留复制的原则,那么产物数量Xn应该等于起始模板量X0乘以2n(n为循环数)。


这里呢,讨论的只是理论情况下,最为完美的实验情况下发生的。但实际情况往往实验过程中参杂有其他因素,比如说基质效应,比如酶的活力达不到百分之百,比如反应中存在干扰物等等,都会使得反应不能按照百分之百按照理想情况进行,那么模板就不可能达到2n扩增出来,所以,就引入一个概念,扩增效率。


Xn=X0×(1+En)n


假如,产物的荧光值达到阈值时,循环数是Ct值,那么上面的公式就可以转化为


XCt=X0×(1+En)Ct


经过取对数推导,可以得到循环数和反应斜率K之间的关系


En=10(-1/k)-1


一般一个成功的PCR,En是介于90%--110%,K值介于负3.1到负3.59。本实验中,斜率为-3.33,扩增效率是99.6%,所以从技术参数上来说,是合格的实验过程。


了解了这些,那么在本案例中两个患者表面抗原的滴度相差那么多,而患者血浆中的病毒浓度却相差无几呢?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表面抗原的滴度高,说明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活动和存在复制情况,那么多数情况下,病毒DNA浓度应该也是高的。一定程度上,它跟病毒DNA浓度存在正相关。


但有研究表明,有部分乙肝患者表面抗原滴度很低甚至检测不出来,但是血液或者肝组织中却可以检测到低水平的乙肝DNA复制。临床上把这部分患者称为隐匿性乙肝,这是由于病毒变异导致的。此类乙型肝炎往往容易漏检,也容易被忽视,疾病更容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案例中病例1表面抗原滴度较低,甚至用胶体金检测为阴性。有可能存在隐匿性乙肝的情况,或者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表面抗原在进行血清学的转换过程中。导致我们看到病例1和病例2虽然表面抗原滴度相差很大,但乙肝DNA相差不大,都属于低水平的复制。


所以,通过此案例,我们仅仅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阴性来判断乙肝病毒有没有复制,是存在漏检一部分乙肝患者的,特别是这种小三阳患者,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低水平或者高水平的复制,同时还要结合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指标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