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特别的梅毒阳性患者

作者:唐蝶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 2023-04-11

前言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等三种途径传播。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是临床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TPPA或TPHA)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RPR或TRUST),其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RPR或TRUST)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易发生假阳性,常见于孕妇、老人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

案例经过

准备下班前,习惯性的检查是否有结果遗漏发送。发现免疫组有个标本是已完成状态,便大声喊到“林,免疫组还有个标本没有发结果。”“哦,那个标本RPR阳性,复查TPPA阴性,我联系了临床,医生说要重抽”林答道。听到这个回答,我顿时来了兴趣。

按照我们免疫室的梅毒结果发送流程,如果出现RPR阳性,复查TPPA阴性,确认RPR实验无误后,检验提示RPR方法学的局限性,可能引起假阳性的原因,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后即可发送RPR阳性结果。是什么样的标本需要特意打电话通知医生呢?难道是林的熟人提前打了招呼?此刻,脑海里开始书写剧本。不过,想归想,闹归闹,真相还是更重要。于是便和同事探讨了起来。

患者,女,48岁,确诊尿毒症多年,于我院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2月27日该患者返院规律血透,未诉特殊不适,医生予以感染标志物八项以及梅毒RPR检查。RPR实验结果阳性,复查TPPA阴性,同时查阅该患者其它检验结果发现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为阴性,结果如下图,综合结果分析此次RPR结果为假阳性。



鉴于该患者为血透患者,同事林和临床进行了沟通,解释RPR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临床谨慎起见,要求重新抽血复查。两天后重抽血检测RPR结果仍为阳性,复查TPPA阴性,与临床沟通并检验提示后发送结果,如下图。



案例分析

结果发送后,疑问仍在。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患者RPR实验的假阳性呢?

对于免疫室的每一位员工,大家都知道RPR实验检测的是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其针对的磷脂类物质的检测,因此老人、孕妇以及患有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容易产生假阳性。

但是该患者不是老人,也没有怀孕,查阅病例也没有急性感染或者自身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那么RPR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呢?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中我们得知为了能够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血透患者会常规使用抗凝剂。该患者血透期间一直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而这些抗凝剂的使用对梅毒RPR的检测可能带来影响,导致假阳性的结果。此外,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抗红细胞以及抗磷脂等自身抗体,这些成分都可能与RPR试剂发生反应,导致假阳性。


知识拓展

血液透析是一种体外循环治疗,可以帮助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免疫力下降,而血透患者又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每一位血透患者的感染情况是保障血透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因此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血透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相关指标。

常规透析患者至少1年化验1次,对一些高危患者比如近期输过血或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3个月到半年检查1次。检测传染病项目血透不满6个月需要1-3个月化验1次。超过6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应每6个月检测1次。对于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需要隔离透析。


总结

梅毒血清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都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假阳性。作为检验人员,我们应重视对特殊人群、高危人群和重点科室阳性结果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学加以验证,同时加强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最大化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祖源,李寒,于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梅毒抗体假阳性病例分析[C]. //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江苏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年会论文集. 2016:1-1.

[2]程宏,任雯雯,房雅娟.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室标准化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9):2623-2628.

[3]彭志亮,张菊,何继菲,等.传染病患者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4):2225-2227.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