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中仪器报警信息要充分重视
该患者的Diff散点图(左图),与正常图形(右图)相比较,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提示存在幼稚细胞。综合以上信息,该患者的血常规需要进行推片镜检。
推片染色后,镜下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中晚幼细胞多见,原始粒、早幼粒细胞偶见。该患者入院记录未提及血液系统疾病,立刻联系了临床医生。
后续该患者进行骨髓常规、外周血染色体和相关基因检测。骨髓常规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细胞亦多见。
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见发生t(9,22)的改变,即Ph染色体阳性。
外周血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阳性,BCR-ABL P190融合基因阴性,BCR-ABL P230融合基因阴性。
案例分析
根据《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性指南(2020年版)》,CML的诊断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CML的分期:
慢性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10%;②没有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加速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②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③对治疗无反应或非治疗引起的持续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增高(>1000×109/L);④治疗过程中出现Ph染色体基础上的克隆演变;⑤进行性脾脏增大或WBC增高。 急变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②骨髓活检原始细胞集聚;③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附注:CML分期的ELN标准:加速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5%~29%,或原始+早幼粒细胞>30%;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非治疗引起的持续血小板减少(<100×109/L);治疗过程中出现Ph染色体基础上的主要途径克隆演变。急变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30%;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结合一系列检查,该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
充分重视仪器报警,并能区分正常与异常报警,选取有意义的信息进行复检。 为了方便审核报告,可将报警信息传输到LIS中,使我们更快的识别异常标本,及时有效地进行标本复检。 虽然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是仪器也有它的局限性,未必能够带来准确可靠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直方图和散点图以及镜检来识别细胞形态,通过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提高细胞形态学辨识能力以及建立完整的复检规则,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标本负责,对病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