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最基础的基本功,却解决了疑难病例

红网时刻新闻 2023-08-04

57岁的黄先生由于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发热一月余,全身乏力、酸胀,曾两次在不同医院就诊,予对症治疗后,4-5日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近一周发热时伴随呕吐。为求进一步治疗前往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就诊,入院后,进行抽血、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炎症指标轻度升高、肝脏酶升高、肝功能损伤,CT见肝脏片状低密度灶,考虑感染性病变,但病原体尚不明确,先行抗感染治疗。正在大家对感染病原体一筹莫展时,检验科在患者的大便常规中发现了端倪,一个形似芝麻粒的图像引起了检验员的注意,经过检验员的仔细辨认,该图像一端较宽,另一端可见明显卵盖,卵盖周围增厚有突起形成肩峰,卵内有毛蚴,形态完全符合肝吸虫卵特征。检验科立即联系临床医生,告知大便常规中发现肝吸虫卵。

第二天,临床对该患者进行大便常规复查,再次发现肝吸虫卵,临床医生立即予吡喹酮口服驱虫治疗,服药第二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经口服吡喹酮驱虫治疗一疗程后,患者无发热,各项指标回归正常,治疗效果良好。

大便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是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什么是肝吸虫?
肝吸虫又被称为华支睾吸虫,是常见的寄生虫的一种,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脏、胆管内,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生物。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幼虫)的淡水鱼虾而感染肝吸虫病。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轻度感染时不出现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有上腹饱胀、腹泻等;中度感染者主要表现为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下降、腹痛、腹泻、肝区痛、赣大、头晕等,偶见脾大;严重感染者伴有发热、消瘦、贫血、黄疸、肝脾大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吃淡水鱼虾蟹,食物煮熟后食用。
2、餐具、砧板生熟分开,不混用。
3、爱吃生食的人群,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大便常规找到肝吸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根据,一般在感染后一个月可以在大便中发现虫卵。还可以通过B超、CT、血清学等检查协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