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检验标本的过程是“垃圾进来、垃圾出去”?

化验那些事儿 2023-09-14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从业20多年了。而这20多年间,临床检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检验技术日新月异,检验范畴显著拓宽,团队建设日臻完善,科研水平日益提升。不谦虚地讲,临床检验已经从“板凳”专业,发展成为一门医教研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们检验人也从临床诊疗工作的幕后逐步走向前台。

然而,大众乃至医护人员对于临床检验的理解,就是检测标本,发布结果,似乎不需要过多的理论与人员素质,更谈不上参与诊疗。在高度自动化、信息化软硬件系统逐步投入到临床检验一线后,这种理念似乎更加得到印证。检验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医学学位,改变为当下的四年制理学学位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临床检验到底价值几何?基于多年检验从业的感悟,又或许是“根红苗正”的检验情感,我们认为临床检验意义非凡。项目增设使得诊疗依据更加完备,专业细化益于诊疗精准特异,设备引用确保诊疗及时可靠,技术创新显著提高诊疗水平。

当前,国内检验同仁着力于团队组建、平台交流、科普推广等事宜,大家都在为临床检验被认知、被重视而努力。

我们对于当下检验同仁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觉得提升临床检验在院内的地位,赢获临床诊疗的参与与认可程度,最为重要的就是赋予价值,并成功地实现价值。

赋予价值,即为做到精准检验。一位检验大咖在谈及标本采集时,曾说过一句话:“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就是说垃圾进来、垃圾出去。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整个检验过程。一个错误或有偏差的检验结果,不仅没有价值,甚至会因误导临床而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如何赋予价值,实现精准检验呢?具体到临床检验工作实践,就是做好质量管理,优化检验流程,把控好每一个检验环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

做好宣讲工作,普及标本采集知识,确保标本采集合格

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多数为临床医护人员完成,少数是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这也是导致检验误差大部分出现在标本分析前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讲解,包括患者准备、饮食影响、药物影响、采集部位、采集时机、采集容器、采集量及标本的临时保存与科学运送等等,是提高标本合格率的关键,也是降低分析前误差的主要举措。

完善与执行标本拒收制度,确保接收标本的合格率

面对分析前检验误差的根源,我们有着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严格制定与执行标本拒收制度。我们常对多种不合格标本进行拒收,以期提高标本的合格率,诸如检测血脂、血糖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用过抗菌药物后采集的细菌鉴定标本;未使用无菌容器盛放的细菌学检测标本;未做好空气隔绝送检的血气分析标本;显著溶血检测肌酶谱或离子的血液标本;盛放转运容器不当送检的各类标本;未抗凝检测凝血四项的血液标本;容器明显破损导致污染的标本;信息不全或遗漏的送检标本等等。这些标本的拒收,可有效规避不合格标本造成的结果误差。

因地制宜规范合理,选择适宜检验技术

当前应用于临床检验的技术方法林林种种,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与适应范畴。实验室既考虑临床需求,又兼顾检验TAT及精准程度,科学地选择技术方法,方可提升检验价值。如在临床实验室,用于传染病筛查的方法包括电化学发光、酶免及胶体金法。快速筛检常用胶体金,入院筛查多采用酶免法,实现精准检测则可选用电化学发光。若仅仅选择电化学发光法,可保证结果的精准程度,但是批量检测耗时,检查费用增加等等,都易招致负面效应从而影响检验价值体现。

规范质控流程,确保检测过程在控

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关键举措。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务必按照质控规范及或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质量控制。选取合适的质控规则,把握好合适的质控周期,根据质控的结果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复质控以防检测中飘移。同时,做好质控结果的规范化管理,为长期检测标本提供可靠的质控参考。

严谨结果审核,做好分析后质控工作

审核,是检验结果发布前的最后一道环节,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是做好检验结果审核工作的不二法宝。审核者既要懂得检验,又要知晓临床;既要熟识操作技能,又需甄别影响因素;既能明察秋毫发现疑点,也能合理诠释科学把控。简单地讲,审核绝非易事,断然不是常人所言,有“数字”就可以报告那么随性随意。

加强检验与医患沟通,实现临床对检验反馈的指导作用

与医生、患者的沟通,是我们对于检验结果把控的重要举措之一。检验结果准予不准的判断,不仅仅依据室内质控及规范操作,也取决于检验结果是否与临床诊疗同向性变化方面。临床沟通,旨在反映结果与病情的同向性变化,实现临床对检验反馈的指导作用。

川大华西医院李贵星教授新近分享了一个假性低血糖的病案。低血糖包括真性低血糖和假性低血糖之分。在排除了血液细胞影响后,实验室似乎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于是与临床及患者进行沟通。随后发现,原来患者罹患糖尿病,本次为使用胰岛素后采血检查,故此次化验是一个和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又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及时告诉临床这是一个假性低血糖,避免了误诊误治。案例很好地印证沟通的价值。

实现检验价值,在于结果得到临床的认可并成为诊疗的确切依据。实现这一目标,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检验人完成。

01 加强沟通,按需开展新项目

新项目开展是检验科室每年的必备工作。但所开展新项目是否为临床所需,是否为临床所熟知,是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其解决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开单率。故检验科在开展新项目时,除了进行文献查阅、方法选择、价值剖析等外,与临床的早期可行性沟通,后期问题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项目真正“开有所用”。

02 研究探讨,科学设置联合项目

化验项目联合在实验诊断中极为常见,联合检测不仅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也可从多个方面反映器官功能状况,对于健康评价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联合项目内涵是否完善,是否科学规范,是否能够彰显应有的价值,还需要临床的认可与实践论证。故定期举行检验与临床项目讨论会,实时调整更新联合化验项目内涵,在指导化验检查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03 参与讨论,融入临床会诊中来

临床会诊,是解决疑难杂症的主要方式。随着各学科的飞速发展,各种MDT团队应运而生。而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实验室检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故主动参与各学科讨论,不仅利于诠释化验结果,辅助诊断,更是向临床建议,进一步完善化验检查的大好时机。此时宣传检验,事半功倍!

04 协助临床,建立个性化检验方案

病种不同,对于化验项目的选择亦有不同。为了让医生更加全面的熟悉化验项目,或者更加方便与医生的交流沟通,检验科室可依据病种设立专人专岗,为临床医生建立个性化的检验方案。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此举颇受欢迎,在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赢得极好的满意度及服务评价。

05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疾病的化验方案、共识、标准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新的指标、新的前沿进展以及新的诊断理念,然后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疾病的化验方案、共识,力争为实现精准检验、精准诊疗更进一步。

06 实时互动,实现完美PDCA

采用多种形式与临床实时互动。及时诠释临床提出的疑问,及时推广检验新的进展,及时跟踪实验诊断效果,及时跟进临床的诊疗所需。通过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检验与临床将会迎来发展的“蜜月期。”即检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资料,临床反馈益于检验把控化验质量及探究发展方向。两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

但,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职工业务水平提高,进一步完善、实施质量控制举措,逐步提高检验项目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与实用性。只有这样,从而真正赋予检验结果以价值,并通过临床实践实现我们的价值。

最后,以川大华西医院李贵星教授的分享彰显检验的价值与实现。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