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极高球蛋白的检验人处理过程

作者:戴翎、胡正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845 2024-06-18

生化报告中球蛋白72.1g/L,

需注意吧

 

2024年3月11日,在审核急诊标本时,注意到一例白球比倒置的患者:总蛋白107.3 g/L,白蛋白35.2 g/L,球蛋白72.1 g/L,A/G 0.49。

白球比倒置常见于严重肝脏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情况。

会不会是MM(狭隘了)?

患者来自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肝功能正常,且上一次球蛋白也高达:62.9g/L,我首先想到患者会不会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是否提醒医生排除一下,也联系了医生(医生告知会见到风湿免疫的患者后期会并发血液系统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

脂血4+啊

会不会导致TP假性增高

第二个映入我眼球的是患者脂血++++(仪器自动判读的结果),会不会是标本脂血干扰了蛋白的检测。

于是交代学生:①调取标本加做TG;②查看TP的反应曲线,尝试一下是否估算出真实的TP。参照2022-01-13的生化地带小文《再障患者TP:102g/L,怎么办?》

 

调出了标本,查看标本性状,出乎意外的发现他的血清非常透亮,并不存在脂血的情况。仪器判定脂血4+,血清却是透亮的?究竟是哪里有问题?我又给他加做了甘油三酯,TG结果为0.79 mmol/L,处于参考区间内。

是什么影响了脂血指数?

仪器判定患者的血清脂血指数为4+,给我们造成了误解,于是我去掉了备注中的“严重高血脂”;也不去查看患者TP的反应曲线。

是什么导致了仪器产生这样的错误?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将这位患者的血清与蒸馏水进行混合,吹打混匀;再随机找了一位其他患者的血清同样与蒸馏水进行混合,吹打混匀,作为对照。结果如下图:

可以明显看出,左侧该患者的血清变得浑浊了起来,而右边对照的血清还是十分透亮,这就是导致了仪器无法准确判读血清脂血指数的根本原因,仪器将变得浑浊的血清当作了脂血标本,我们也由此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仪器测定血清指数时,是吸取血清与蒸馏水进行混合,而生理盐水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在于渗透压、pH值和离子强度,造成上述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主要与稀释液的离子强度有关。

像我们遇到的这名患者这样有着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血清中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往往很高,分子量大,容易发生聚集。当我们用生理盐水稀释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围绕在大分子的周围,使其不能发生聚集;而使用蒸馏水时,由于溶液离子强度较低,大分子很容易发生交联聚集,从而产生浑浊,最终导致了仪器的错误判断。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建议使用更加接近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盐水来做血清指数试验。

加做实验

排除血液系统克隆性疾病

该患者,我再次回到是否并发血液疾病。为了能把报告安心地发出去(第一次时间帮助医生诊断,从而争分夺秒的治疗),给患者加做了免疫全套,结果如下:

患者IgA、IgG显著增高,κ轻链、λ轻链显著增高,补体C3轻度下降,符合干燥综合征的特征,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排除多发性骨髓瘤(蛋白定量的检测,是乎没有单克隆株)。

又加做了免疫固定电泳。显示多克隆性,基本排除MM等,也使得我不需要建议患者做骨穿了。

再看病例:干燥综合征

血没问题,肝功能没问题,我返回去再查看患者的病历:患者从2013年至今一直陆续在本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多年来总蛋白与球蛋白一直在不断攀升,最终达到现在的水平。而临床诊断一直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多种自身抗体异常升高或阳性。患者可出现抗核抗体滴度升高、抗SSA阳性、抗SSB阳性,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抗α胞衬蛋白抗体、抗M3抗体等。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少数患者出现巨球蛋白血症或单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发现、学习、总结

这次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放过每一个可疑的检验结果,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一张报告单,而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影响他后续的治疗与生活。要学会发现、学会质疑,认真、负责,主动的去探究真相,对每一份报告负责,尽可能的做好临床医生的眼睛。

作者:戴翎、胡正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容来源 | 生化地带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