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异常血液标本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于永志
前言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如果发现异常血液标本,我们多思考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最近我们发现一例门诊病人同时抽2管血,血常规管(EDTA-K2抗凝)离心后血细胞少、血浆多,生化管(分离胶)离心后血细胞多,血清量极少,这一异常现象引起我们高度重度,仔细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积极沟通,很快诊断了一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并进一步发现异常免疫球蛋白会影响总胆红素的检测结果。
案例经过
2024年2月1日,生化组的同事发现约4ml血液的生化管(分离胶)标本,在离心后只能分离出极少量的血清,多次离心后血清量仍较少,这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立即查看电子病历,病人因“乏力1月伴黑便”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行血常规、肝功能及大便常规+潜血检查,离心血常规标本,发现血细胞少,血浆很多,两管血离心结果相互矛盾。
由于是门诊病人,采血的整个过程在检验科内完成,采血窗口的护理人员平时都是按照标准采血流程操作的,所以否认了贴错条码、抽错血等情况;为明确病人采血前是否服用过抗凝药物,同事联系首诊医生,否认服用华法林类抗凝药物,并补充说病人存在贫血貌,这与血常规结果吻合,生化管标本怎么解释?为排除人为失误,向病人说明其情况,重新抽血复查,情况类似,至此,我们肯定是病人自身的因素,重新梳理当天的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74g/L 红细胞 2.43*1012/L红细胞压积 23.50% 中度贫血;肝功能:总蛋白 132.10 g/L 白蛋白 28.10 g/L 球蛋白 104.00 g/L总蛋白及球蛋白明显增高,白蛋白降低,首检总胆红素:56.23umol/L,复检总胆红素:6.50 umol/L;大便潜血:阳性。
对这些异常情况,我们提出疑问:1.生化管为什么分离出血清极少?2.总蛋白、球蛋白明显升高常见于哪些疾病?3.两次总胆红素结果为什么差别那么大?面对这些疑问,血液细胞室推片染色镜检,发现血涂片红细胞呈明显短串钱状排列。
低倍镜
高倍镜
高度怀疑MM,电话联系门诊医生,建议肿瘤、血液内科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清免疫蛋白发现M蛋白条带、血清Lambda轻链 26.50 g/L、IgG 96.26 g/L↑、流式细胞学分析可见43.18%单克隆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考虑MM、骨髓活检:免疫组化 CD138:弥漫(+),К(-),λ(弥漫+),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浆细胞骨髓瘤(瘤细胞占95%),最终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
病案分析
病人生化管标本为什么血清量极少,考虑存在血块回缩不良,引起血块回缩不良或不回缩原因之一就是MM[1],可能有如下原因:1.MM产生大量无效的免疫球蛋白包裹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表面,从而影响血凝块的形成;2.由于MM病人的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增高,使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大,影响血小板伪足向心性收缩。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明显升高,白球比值明显降低,临床上多见于MM、巨球蛋白血症,我们可以将肝功能检查中血清总蛋白>95g/L、球蛋白>55g/L、血块回缩不良作为初步诊断MM的过筛指标[2],为尽早诊断提供线索。
病人首检总胆红素56.23umol/L,肉眼观无明显黄疸,考虑结果偏高,复检总胆红素为6.50 umol/L,究其原因,罗氏诊断公司的总胆红素说明书中明确提到免疫球蛋白浓度≤28 g/L时无明显干扰,而本患者IgG浓度高达96.26 g/L,考虑MM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干扰重氮法检测总胆红素,同时说明书还提到极罕见的情况下γ球蛋白血症,特别是IgM型(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可靠[3],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尤其是使用罗氏生化分析仪的实验室要特别注意MM、巨球蛋白血症病人总胆红素的检测,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总结
在工作中,检验人如果遇到异常情况,务必提高警觉,抽丝剥茧、刨根问底,并积极与临床医生分析原因,如果能在关健时刻给出建设性意见,不仅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诊疗,还能由此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的良好信任关系;同时检验人在工作中要高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重视所用试剂说明书,查阅文献、经典案例,及时总结经验,保证结果准确,为临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79.
2.欧阳学农,林天寿,胡望平等.减少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简便过筛指标[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7,(03):60-61.
3.Sonntag O,Scholer A.Drug interferences in clinical chemistry:recommendation of drug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to be used in drug interferences studies.Ann Clin Biochem 2001;38:376-385.
内容来源 | 医家小二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