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始细胞,我漏检了
【前言】
看过前两期的老师都知道对于低值白细胞的标本,应当进行集白操作。
不得不说集白操作相当好用,非常适合挖出M3病例。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本人之所以下决心集白,是因为先前漏检过一例低白的原始细胞。
【案例经过】
6月24号,患者,女,81岁,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
WBC 0.36×10⁹/L,RBC 1.17×10¹²/L,HGB 43 g/L,PLT 16×10⁹/L。
红细胞直方图可见双峰,考虑:输血后、缺铁性贫血治疗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结合HGB 43g/L,输血治疗后可能性最大。
查看WDF散点图,散点稀少,说明白细胞数确实低。
Q-Flags报警数值300,满格。
同事推片染色,自己镜检发现有原始细胞。
红色:晚幼红细胞,胞浆颜色已接近淡粉红色,胞核黑的像木炭似的。
红色:原始细胞
黑色:核仁
红色:裸核型巨核细胞
红色:原始细胞,胞核不规则,胞浆左上为深蓝色(嗜碱性强),右下胞浆却呈淡粉色。胞浆颜色明显不对称,外周血的原始细胞形态有时候的确如此。
黑色:核仁
红色:原始细胞
黑色:核仁
将此油镜视野换成低倍镜,感受下低白的血涂片。
黑色:两个细胞,低倍镜
对应玻片编号,查到该患者之前竟然有历史记录。
再一查,惊出自己一身冷汗。
历史记录的报告竟然是我审核的?
该患者6月22号晚上入院,第一次血分析结果,WBC 0.45×10⁹/L,RBC 0.79×10¹²/L,HGB 31 g/L,PLT 43×10⁹/L。
想起那天正好自己晚班刚接班,便来危急值。心里还犯愁,怎么这个时候来啊,人手不足啊。
不过还是得镜检。
该患者报告,17点37分检验科签收,18点03分审核、报告危急值,时间上来说,已经很赶了。
异常白细胞形态:白细胞极少见。
异常红细胞形态:有核红细胞偶见。
由于自己赶时间,在体尾处匆忙扫描后,觉得无疑问,怀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便没有进一步浏览视野。
而6月24号该患者复查血分析(此时为输血后)发现原始细胞后,再次把6月22号的血片找出来进行拉网式的看细胞。
在血片中部靠近玻片边缘附近,终于找到一个原始细胞,仅有一个。
红色:原始细胞
黑色:核仁
可能此形态会比较难辨认,有些会误认为淋巴细胞,那就找到同片淋巴细胞进行比对。
黑色:淋巴细胞
黑色:淋巴细胞【案例分析】
(1)如果6月22号能进行集白操作,相信能找到更多原始细胞。
这也是为何6月30日遇到M3低白标本时会决心集白的缘故。
这一次的“前车之鉴”,全权当做经验教训。
(2)中班或晚班时只有一个人时候,人手确实不足,加上门诊和住院的临检、生化、发光、微生物标本都得做,简直是值班人的噩梦。
(3)6月22号可见1个原始细胞,6月24号可见3个原始细胞,说明患者病情已处于进展期。
患者以严重贫血入院,输血也只能是对症治疗,缓解贫血症状(乏力、头晕)。
(4)入院如此贫血,加上MCV 127.8fL,必须得上个贫血三项查查。一查,叶酸缺乏。
有老师会问了,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这个问题,我不敢答。因为外周血我并没有见到多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
加上生化结果,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同型半胱氨酸(Hcy)轻度升高。
那叶酸缺乏的原因是……
个人考虑是年龄及消化吸收问题,81岁老年人,或许胃肠道吸收减弱,也或许蔬菜类食材烹饪过于熟透以至于叶酸流失。
所以,不要看到MCV升高就100%得等同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小心掉坑,不同患者,不同情况,还是得具体分析。
内容来源 | 检验笔记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