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长了一个包,为什么要检验科会诊?

医家小二 2616 2024-09-04

作者:铁哥

01 前言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由于使用烟草,酒精的人群增加及HPV感染率的上升,头颈部肿瘤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02 案例经过

患者,男,17岁

主诉:发现左侧颈部渐进性增大肿物1月余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

现病史:患者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侧颈部肿块,呈渐进增大,轻压痛,表皮无破溃无红肿,无饮水呛咳,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手抖,无恶心、呕吐,无食欲亢进,无烦躁、易出汗,无呼吸困难,无言语含糊不清、声音嘶哑等不适。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颈部B超示:左侧颈部颌下腺旁实质样低回声(腮裂囊肿?或其他)。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医师以“颈部肿物”收住入院。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神清,精神可,睡眠欠佳、饮食欠佳、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查体:头颈部:左侧颈部颌下可扪及一肿物,约4*3cm大小,质韧,边界尚清,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不随吞咽活动上下运动,活动度欠佳;未闻血管杂音,表面皮肤无红肿、溃破;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增大淋巴结。

初步诊断:1. 颈部局部肿物(左侧;鳃裂囊肿?) 2. 颈部蜂窝织炎

03 案例分析

浅表肿块检查结论 左侧颈部颌下腺旁实质样低回声(腮裂囊肿?或其他),建议结合其他检查。

颈部软组织和淋巴结CT平扫(双源CT) 检查结论 左侧颈部稍低密度肿块,建议CT/MRI增强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检查

炎症标志物检查

04 手术治疗

患者经手术治疗,手术经过:

全麻下行左侧腮腺区肿瘤切除+左侧III区淋巴结清扫。

1,全麻生效后,转侧卧位,左耳向上。

2,在左侧颌下常规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翻起皮瓣,分离颈阔肌,在下颌角下方1横指处解剖腮腺,找到下颌缘支,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显露面神经面颈干,顺行分离面神经颊支,保护面神经,暴露肿物,肿物圆形,质硬,包膜完整,呈囊性,直径约7cm左右,前方与腮腺浅叶粘连,解剖面神经,以针状电极沿肿物包膜将肿物及腮腺浅叶完整切除。切除腮腺深叶肿物及部分腮腺深叶组织,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手术标本检查与诊断(小标本) 检查结论 (左侧颈部肿物)考虑为良性病变。

3,术腔冲洗,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球2个,间断缝合颈阔肌、皮下、皮肤,加压包扎。

4,病人清醒拔管后安返病区,无口角歪斜无面瘫。I级护理,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营养液补充能量等对症治疗。

穿刺液培养,可见麦康凯平板上两种菌落,后经质谱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和摩根氏摩根菌。药敏结果如下。

05 总结
本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切除了颈部肿物,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瘤。同时肿物合并蜂窝织炎。肿物穿刺液培养为摩根氏摩根和菌肺炎克雷伯菌。

摩根氏摩根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属肠杆菌科细菌,它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导致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及伤口感染。摩根氏摩根菌很少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却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肺炎克雷伯菌也是一种革兰阴性杆状芽孢杆菌,常定植于人类上呼吸道和肠道中。由于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肺炎克雷伯菌获取了更多的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成为免疫力较低患者人群的一大危害。

内容来源 | 医家小二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