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过山车”竟是因为它?

生化地带 4068 2024-09-09

NO.1事情的发生

2024年8月31号收到住院部医生电话有一患者女51岁血钙危急值1.44mmol/L:

当天入院后复查血钙2.12 mmol/L:

第一次采集时间AM9:13,第二次采集时间PM13:37,未使用过升钙的药物,在几小时内血钙差异如此之大,对第一次的结果表示怀疑。

NO.2着手调查

(1)分析前因素:

①查看标本状态OK(无脂血、溶血、黄疸),血清也未被稀释,排除标本因素;

②怀疑混入抗凝剂:门诊抽的血,自己科室的人采集经过严格培训,还是老员工;保险起见还是问了采集人员,采集人员当天并没有违规操作(采集顺序错误及抗凝血倒入血清管);查看第一次的报告血钾3.29mmol/L比第二次血钾3.61mmol/L的还低,同时第一次的碱性磷酸酶93U/L也是正常的,此因素也排除。

③标本张冠李戴:询问采集人员及查看样本其他结果也排除。

(2)分析中因素:

虽然血钙第一次的危急值结果是复查过的,我们还是把两只样本找出来重测,结果还是和原来一致,同时查看反应曲线也没问题,分析错误的因素也排除。

(3)分析后因素:

核对原始数据没有问题,危急值制度执行的也比较规范。随后根据下图分析了一圈没一个能对上,看起来陷入僵局。

NO.3整理思路浮出水面

从患者进入医院后查看所有记录,发现患者第一次抽血的前一天看了心血管门诊及放射科门诊,放射科门诊配了一种药物叫钆(gá)双胺,此药是做磁共振时的增强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咨询了药房老师,药房老师打开说明书一查发现此药是血清钙的螯合物,目前钆双胺和钆弗塞胺已被确定为干扰比色法测定血清钙导致错误诊断低钙血症的原因。原来患者做了磁共振后未等到药物代谢完就抽血检验,导致了假性低钙血症。

这里要感谢浙江医院的叶雄伟老师,针对这个钆双胺还专门咨询了浙江医院的放射科老师,对此药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验要在服用此药24小时后才能抽血检验;此药可能还会对其他结果结果有影响比如凝血功能,有待发现及验证。

NO.4总结

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未知的情况,有时就算按流程、SOP也会出现误差,这个案例作为检验人员还可以做的更细化,比如①出现危急值时查看患者的历史记录,有无低钙血症的先例;②与临床沟通此人的情况,是否与低钙血症相符;③询问患者是否服用过药物,分析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④针对此事件,相关的宣教非常重要,需要把日常工作遇到的情况加入培训中;⑤打铁还要自身硬,不断充实自我,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个人的成长也需要PDCA。

作者:韩杰华

(余姚市人民医院)

内容来源 | 生化地带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