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CRP+血常规,检验科“新三大常规”解读
检验科法宝“新三大常规”
提到检验科的主要工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三大常规:血尿便常规,即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如今检验科出现了新的三大常规——SAA、CRP、血常规。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SAA水平变化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危险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快速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2.在感染早期、微弱的炎症刺激,SAA较CRP更灵敏,可提供更好的鉴别;
3.反应灵敏,可作为反映感染和炎症控制的敏感指标;
4.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冠心病风险预测、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动态监测、移植排斥反应监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改善监测方面;
5.SAA、CRP、PCT的组合检测更能体现优势互补,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又多了一份依据,更能体现单项指标不能反映的临床增值意义;
6.SAA与CRP联用可对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数据,指导抗生素使用;
7.特别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的细菌和病毒感染鉴别方面有着比单项做更大的意义;
8.SAA和hs-CRP浓度的升高对预测健康人群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可能呈正相关,两个指标全部升高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的意义更大。
C反应蛋白(CRP)
CRP,即C反应蛋白,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CRP常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感冒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则多数不升高。
临床意义
1. 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CRP在细菌感染发生后6~8 h即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
2.预测将来心肌梗塞与中风的危险性
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最强的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将来心肌梗塞及中风的危险性。
3.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CRP无明显改变,所以可用于与风湿性疾病鉴别。若存在发热为并发感染而非疾病的恶化。
4.癌症
已升高或正在升高的CRP预示着不良的预后及常提示转移。结肠癌是导致死亡人数第二多的癌症。研究显示,血液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的那些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是C-反应蛋白含量最低者的两倍。
5.评估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控
6.抗生素的治疗监测
系列血浆CRP的测定,可用来作为下列情况的治疗监测:在许多感染时最有效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CRP水平的变化来决定抗炎药物的剂量。在CRP下降至正常时,中断抗菌素治疗。在高危人群缺少微生物学诊断时,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引。
血常规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故而取名血常规。
最重要的是3项: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和血小板(PLT)计数。
“新三大常规”组合临床意义
AA、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败血症及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病情评估,指导治疗,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常见组合结果,见下表:
声明:本微信号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内容来源 | 张店区妇幼保健院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jinbao
审校 | 金宝